[实用新型]串接于变送器回路的现场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99873.4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2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龙;张健;方韶峰;于汉青;王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7/00 | 分类号: | G01D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唐迅 |
地址: | 314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送器 回路 现场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装置,尤其是一种串接于变送器回路的现场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变送器广泛的使用于各种工业控制中,为控制中心提供现场测量参数。现有的变送器包括压力变送器、液位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流量变送器等,而在电气控制领域,大部份的变送器采用4mA~20mA的标准输出信号。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现有的控制系统通常采用集中控制、集中显示的方式,在控制室内通过显示器、组态软件等方式显示需要参考的现场参数,由于系统都是事先设计的,一些在无需作为直接参考对象的数据信号,一股使用者通常无法得知,而这些测量参数对于现场具有显示功能的变送器可从现场读取,而对于不具有显示功能的变送器,则需要借助专用的编程软件通过与控制单元(如PLC)的连接来在线读取,非常不便且技术要求较高。
对于生产过程中,现场变送器不带数显表头,而工艺又要求现场知道变送器的测量值;或者现场变送器有数显表头,但是工艺要求知道变送器测量值的地方远离变送器安装的地方这两种情况往往会使现场操作的人员因不能随时了解工艺参数值,而导致一些操作的失误。有时会引起生产的波动,产品质量的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可方便读取现场变送器测量参数的串接于变送器回路的现场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串接于变送器回路的现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显示器为输入信号为4mA~20mA的显示器,其输入信号“+”端和输入信号“-”端分别连接有信号线,信号线的另一端为变送器回路的串接端。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串接于变送器回路的现场显示装置,在有需要时,可将变送器回路的串接端串接入变送器回路,便可显示该变送器的测量参数,在现场任何想了解工艺参数的地方装上本装置,就可以直观地知道工艺参数的变化,并按照显示器所显示的值对现场的控制设备进行操作,可有效应对生产过程中现场变送器不带数显表头,而工艺又要求现场知道变送器的测量值的情况,另外信号线可根据实现需要选择长度,可有效应对工艺要求知道变送器测量值的地方远离变送器安装处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显示器1、信号线2、变送器回路的串接端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串接于变送器回路的现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显示器为输入信号为4mA~20mA的显示器,其输入信号“+”端和输入信号“-”端分别连接有信号线,信号线的另一端为变送器回路的串接端。
以本企业三期熔体直纺长丝线增压泵前的压力信号为例,企业三期熔体直纺长丝生产线的熔体由三期聚酯车间接管道送入三期直纺长丝车间的,三期聚酯车间的熔体除了送入三期直纺长丝车间以外,剩下的熔体送切粒机进行切粒。如果长丝生产有波动,或者开、停车时,为了保证聚酯生产的稳定性(保证18熔体增压泵出口压力的稳定),就要对进切粒机的熔体电动分配阀进行操作,此电动阀的开阀和关阀操作是在现场进行的。这时,工艺操作人员就非常迫切地要求了解直纺长丝线增压泵的压力的情况,如果压力升高,就要把去切粒机的电动阀开度增加,反之,就把电动阀的开度相应地减少。而电动阀的现场安装位置与直纺长丝线增压泵前的压力变送器是在两个不同的车间,两者相距甚远。以往工艺操作人员对电动阀的操作往往是凭感觉,采用本装置后,将信号线的变送器回路的串接端串接在长丝车间增压泵前的压力变送器的回路中,并将显示器设置在电动阀的旁边,就能很实时地反映压力的变化,并以此来对电动阀进行控制,保证了生产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能远距离地了解工艺参数的测量值,便于现场操作人员对现场设备的操作。
2、在切换熔体过滤器时,确保切换和数据的同步性,进而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减少对产品质量带来的隐患。
3.能够使装置排料、引流时,现场人员得到第一手的数据,提高操作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桐昆集团浙江恒盛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99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串联电压源实时在线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