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腐蚀泵泵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20300576.7 | 申请日: | 201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6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巢国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巢国平 |
主分类号: | F04D29/02 | 分类号: | F04D29/02;F04D29/4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21453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泵泵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领域输送各种强腐蚀性液体的化工泵,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耐腐蚀泵泵体。
背景技术
耐腐蚀泵主要用于输送各种强腐蚀性液体介质,例如在钛白业、钢铁业、磷化工、有机化工业等工业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大批量用酸,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酸,这些酸在输送时所采用泵有钢塑复合耐腐蚀混流泵和轴流泵等,目前国内市场上所采用的混流泵和轴流泵等的泵体采用衬氟结构,衬氟结构的泵体过流部分内衬一层耐腐蚀的氟塑料层,保证过流部分的耐腐蚀性。但是如何保证泵体内衬和外套之间不脱落,防止衬氟层与金属嵌件结合不紧密而产生负压、真空、开裂、脱壳现象,是考核泵体的重要指标,并直接影响到泵的使用寿命。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610039433.3)公开了《一种钢塑复合耐腐蚀混流泵的制造方法》,其中内衬和外套之间的连接方式:所述的泵体内表面开有大小不等的燕尾槽,然后将加热后的氟塑料通过挤压装置挤压到燕尾槽中;另一种加工方法是将泵体内表面拉毛,将氟塑料加热挤压到各个表面上,并在覆盖的表面上钻孔、攻丝后,用螺钉锁紧;还有一个加工方法是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合并。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第一种方法虽然其连接强度提高了,但是泵体衬氟层的强度大大降低,这样导致不能输送高压液体;2.采用第二种连接方法,一方面其加工工艺复杂:需用钻孔、攻丝和拧螺钉,另一方面在泵工作过程中,由于泵的振动会导致螺钉松动,这样不但起不到加强的作用,反而会由于螺钉的脱落影响到泵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耐腐蚀泵泵体,采用新型的壳夹连接方式,有效地防止耐腐蚀层与泵体外壳结合不紧密而产生负压、真空、开裂、脱壳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耐腐蚀泵泵体,包括耐腐蚀材料制成的泵体本体和金属壳夹,所述壳夹为四分体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体本体外表面对称分布有加强板,所述壳夹通过加强板固定在所述泵体本体上。
所述的泵体本体为整体结构或是具有法兰边的对称结构,所述的法兰边对合形成所述的加强板。
所述加强板为一组或两组。
所述泵体本体为混流式、轴流式和轴混流结构中的一种。
所述轴流式泵体本体为三通式结构或弯头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泵体本体的外表面固定有金属壳夹,在泵体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加强板,这样既保证泵体本体的厚度和整体性,又增加了整体泵的强度,有效地防止耐腐蚀层与泵体外壳结合不紧密而产生负压、真空、开裂、脱壳现象。
2.泵体本体采用分体式结构,在不影响泵体本体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其制作难度。
3.客户可以根据各种不同工况条件,选择混流式、轴流式或轴混流式等不同结构的泵。
4.一般的轴流式泵体采用三通结构,在输送大流量时,可以选择弯头泵体结构,大幅度提高泵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腐蚀泵轴流三通式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示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耐腐蚀泵轴流弯头式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B-B剖示放大图
1.泵体本体 2.壳夹 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项权利要求限定。
从图1至4中可以看出,一种混流式、轴流式或轴混流耐腐蚀泵泵体,包括耐腐蚀材料制成的泵体本体1和金属壳夹2,壳夹2为四分体组合结构,在泵体本体1外表面对称分布有一组或两组加强板3,壳夹2通过加强板3固定在泵体本体1上;泵体泵体1为整体结构或是具有法兰边的对称分体结构,所述的法兰边对合形成所述的加强板3。
在输送大流量时,可以采用图3中所示的轴流弯头式泵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巢国平,未经巢国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300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