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酸性蚀刻废液再生及铜回收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301181.9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春 |
主分类号: | C23F1/46 | 分类号: | C23F1/4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29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 蚀刻 废液 再生 回收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制电路板酸性蚀刻废液再生及铜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印制电路板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现代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铜废水,如酸碱蚀刻液,微蚀液,粗化等废水都含有大量的铜离子。PCB行业是金属资源消耗形的行业,被视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行业,但也是应用金属资源最多的行业,也就是说,重金属污染的合理回收,再生就等同于开发了资源。PCB生产过程中所应用的贵金属有:金、银、钯、铑,贱金属有:铜、镍、锡等,其中铜蚀刻废液在PCB行业中用量最大,很有回收价值,是金属资源十分丰富的废液。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把预防电子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人体及生态平衡所造成的恶劣影响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我国,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也才能同步发展。如何对印制电路板酸性蚀刻废液中的铜进行有效的回收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酸性蚀刻废液再生及铜回收处理装置,能够有效回收酸性蚀刻废液中的铜,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环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酸性蚀刻废液再生及铜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内分隔出一级、二级、三级萃取搅拌室,所述一级、二级、三级萃取搅拌室依次通过第一管道连通,一级、二级、三级萃取搅拌室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萃取管道,该萃取管道均通往萃取水洗室,萃取水洗室通过第二管道连通有反萃室,所述反萃室连通有电解槽,反萃室的上部设置有反萃管道,该反萃管道通往反萃水洗室,反萃水洗室的上部与油缸连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反萃室与电解槽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有反萃中转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反萃中转室中设置有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酸性蚀刻废液再生及铜回收处理装置的工作依据就是在酸性条件下往高含铜废蚀刻液中加进添加铜的萃取剂,将含铜废蚀刻液中的铜进行三级选择提取,而分离出来的铜液经电解形成高纯度的铜板,整个过程全部采用闭路循环系统,没有二次污染,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环境,而且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酸性蚀刻废液再生及铜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容器1,所述容器1内分隔出一级、二级、三级萃取搅拌室2、3、4,所述一级、二级、三级萃取搅拌室2、3、4依次通过第一管道5连通,一级、二级、三级萃取搅拌室2、3、4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萃取管道6,该萃取管道6均通往萃取水洗室7,萃取水洗室7通过第二管道8连通有反萃室9,所述反萃室9连通有电解槽10,反萃室9的上部设置有反萃管道11,该反萃管道11通往反萃水洗室12,反萃水洗室12的上部与油缸13连通。所述反萃室9与电解槽10之间通过第三管道14连通有反萃中转室15。
这种酸性蚀刻废液再生及铜回收处理装置的工作依据就是在酸性条件下往高含铜废蚀刻液中加进添加铜的萃取剂,将含铜废蚀刻液中的铜进行三级选择提取,而分离出来的铜液经电解形成高纯度的铜板,整个过程全部采用闭路循环系统,没有二次污染,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保护环境,而且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操作方便简单。进行铜分离后的含铜萃取剂进入萃取水洗室7进行水清洗,去除萃取剂中的氨类杂质,然后进入反萃室9进行反萃,使之转化为硫酸铜溶液进入电解槽10,电解使之形成铜含量在99.5%以上的电解铜。反萃后的萃取剂进入反萃水洗室12进行水清洗,去除萃取剂中所含硫酸铜后进入油缸13再作循环使用。
所述反萃中转室15中设置有隔板16,可以缓冲液体的流动速度,使得进入电解槽的液体密度比较均匀,有利于铜的电解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春,未经王万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3011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真黄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成龟配合饲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