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轿顶智能护栏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0812.X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5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斌;张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巨立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215347 江苏省昆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智能 护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顶护栏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带有报警提示功能的电梯轿顶智能护栏。
背景技术
电梯轿顶护栏是为了保护电梯维护和检查人员的安全而设置的轿顶附件。在我国电梯行业的现行标准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明确规定了电梯轿顶护栏的安装距离、保护高度、基本组成元素等要求,来防止作业人员在轿顶作业时发生坠落、剪切等事故。考虑电梯实际设计、安装、维护因素,大多数电梯轿顶护栏均是由扶手、0.10m高的护脚板和位于护栏高度一半处的中间栏杆组成,通过在护栏上固定有关于俯伏或斜靠护栏危险的警示符号或须知来提示作业人员。此类电梯轿顶护栏完全符合GB7588-2003标准中对于轿顶护栏的要求,但仍无法防止由于作业人员自身疏忽和非故意的不小心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轿顶检修运行中头部被平层插板、端站开关支架、对重装置等撞击。此类事故均因作业人员超出轿顶护栏且无相应的报警提示装置而造成碰撞、剪切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梯轿顶护栏在作业人员超出护栏时不能主动报警提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电梯轿顶护栏,该护栏不仅符合GB7588-2003标准的要求,而且当作业人员超出护栏时能主动通过声音来向作业人员报警,提示其已超出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梯轿顶智能护栏,包括扶手、中间栏杆、护脚板,所述扶手、中间栏杆、护脚板的位置由上到下依次排列,扶手、中间栏杆、护脚板形成护栏的架体结构,在架体结构的外沿智能传感器,所述智能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架体结构上,智能传感器的采集区域为传感器所在沿护栏架体的纵向表面。智能传感器可安装于轿顶护栏的护栏三个或四个侧面。智能传感器与蜂鸣报警器连接。由智能传感器形成报警区域,当人体部位进入扫描器设定的报警区域时,继电器动作,蜂鸣器得电报警;当人体部位离开报警区域后,继电器复位,蜂鸣器停止报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主动提醒作业人员超出轿顶护栏,避免因其自身疏忽和非故意的不小心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电梯轿顶智能护栏的电路图;
图2是电梯轿顶智能护栏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继电器K1的A1端与智能传感器1的3脚相连,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13脚与智能传感器1的1脚相连后接工作电源+24V端,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14脚与蜂鸣器BUZZ的“+”端相连,蜂鸣器BUZZ的“-”端、继电器K1的A2端与智能传感器1的2脚相连后接工作电源0V。
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电梯轿顶智能护栏,包括扶手2、中间栏杆3、护脚板4,所述扶手2、中间栏杆3、护脚板4的位置由上到下依次排列,扶手2、中间栏杆3、护脚板4形成护栏的架体结构。智能传感器1通过安装支架5固定于中间栏杆3上。报警区域是通过智能传感器1设定软件对智能传感器设定的报警区域。
本实施例中的智能传感器采用SICK公司S200系列激光扫描器,扫描器设定软件是SICK公司提供的CDS软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巨立电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巨立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08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