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0931.5 | 申请日: | 2010-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0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卿;胡俊杰;黄亮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唐娇 |
地址: | 51003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支腿 铸钢件 安装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大型公共建筑和场馆钢结构施工中,往往需要在一个支腿上伸出多个方向的分支与多根钢构件连接;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是采用具有多个支腿的铸钢件,然后分别在各个支腿上对接钢构件,因此该多支腿铸钢件本身的定位对于整个钢结构构件连接施工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然而由于该铸钢件具有多根支腿,其形态各异--各支腿呈不同角度发散,结构复杂--分支由不等直径钢管和矩形及方形钢管组成;而每根支腿又要与材质不同的钢构件连接,每根支腿的定位要求都非常高;在实际施工中,该多支腿铸钢件的定位往往成为一个难题。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其能实现施工中多支腿铸钢件的准确定位,且直接影响到后续构件安装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其包括:
深化设计装置,一套用于生成所述多支腿铸钢件的设计坐标并将各支腿管口的中心的坐标转化为支腿外表面上的测量控制点的装置;
反射薄膜,设置于待定位的所述多支腿钢铸件的若干个支腿的测量控制点,每个所述多支腿钢铸件设置不少于四个反射薄膜,所述反射薄膜均设置于现场安装时可观测到的支腿侧面上靠近连接端面的部位;每个反射薄膜的厚度均小于1毫米;
全站仪,用于在安装时用激光捕捉各个反射薄膜的三维坐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中,深化设计装置生成该多支腿铸钢件的设计坐标并将各支腿管口的中心的坐标转化为支腿外表面上的测量控制点;施工时,全站仪用于在安装时用激光捕捉各个反射薄膜的三维坐标。安装人员将测量数值与设计值比较,对该多支腿铸钢件进行调整至设计位置,则该多支腿铸钢件被准确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支腿铸钢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该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包括:
深化设计装置,一套用于生成所述多支腿铸钢件的设计坐标并将各支腿管口的中心的坐标转化为支腿外表面上的测量控制点的工具和装置,该深化设计装置可以使用电子计算机并采用深化设计软件。
反射薄膜,如图1所示,在待定位的多支腿钢铸件的若干个支腿的现场安装时可观测到的侧面上靠近连接端面的部位设置有反射薄膜。以图1中支腿20为例,在该支腿20的端面画十字线,以该十字线的四个点为基准,在其侧面上对应一个点贴上反射薄膜21,这反射薄膜21应处于现场安装时可观测到的部位;每个反射薄膜的厚度均小于1毫米。本实施例中其他支腿上的反射薄膜设置与支腿20相同,不再累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整个多支腿钢铸件应该应设置四个以上的反射薄膜,即至少在四个支腿上设置反射薄膜,这些反射薄膜均处于现场安装时可观测到的部位。
全站仪,用于在安装时用激光捕捉各个反射薄膜的三维坐标。具体地,在施工中,全站仪激光捕捉空间三维坐标信息直接测量控制点即反射薄膜的三维坐标。
使用中,一般在深化设计时先预设要贴反射薄膜的点即测量控制点,获得这些点的设计坐标,在多支腿铸钢件制造完毕后即在其各支腿的侧面相应位置贴上反射薄膜。施工中,再通过全站仪的激光捕捉反射薄膜的三维坐标,施工人员通过对比该测得的数值与深化设计时的坐标值,对多支腿钢铸件进行调整,直到所有反射薄膜的测得的实际坐标均与设计的坐标相符,则该多支腿钢铸件被准确定位。
以上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多支腿铸钢件安装定位系统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等同变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09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焦磷酸氧钛光触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定位传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