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然气计量撬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1061.3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2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亮;吴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神能源技术(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2 | 分类号: | F17C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27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然气 计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然气计量撬。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石油采油集输站均是采用钢管和阀门等现场焊接、制作安装来组建双排横管线、连接多口采油井的纵管线和阀门等,以构成原油集输站。这种原油集输站存在施工工作量大、工作复杂、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等缺点,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并且由于其结构复杂,进而造成了其工艺流程复杂,工人操作繁琐,故障率高,存在使用极其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所需投入资金、人力、物力少的天然气计量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天然气计量撬,包括移动式底座及安装在其上的集输多通阀、计量罐和混液罐,其中,集输多通阀的总出口连接生产管汇,集输多通阀的分流出口连接计量管线,计量管线的另一端连接到计量罐,计量罐下部与混液罐之间相通连接,混液罐下部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连接生产管汇,混液罐上部设置有气体出口,气体出口连接到天燃气管线。
进一步,所述计量罐上设置有含水分析仪、气压表和安全阀。
进一步,所述集输多通阀的每个单井入口处均连接有热洗管,各个热洗管并联到热洗总管,热洗总管的一端连接有热洗头。
进一步,所述混液罐和计量罐底部均设置有排污管。
进一步,所述混液罐下部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旁通阀。
本实用新型天然气计量撬可整体在工厂内制造,由于其主要部件均设置在移动式底座上,方便了运输,并具有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天然气计量撬,包括移动式底座1及安装在其上的集输多通阀6、计量罐12和混液罐11,其中,集输多通阀6的总出口连接生产管汇9,集输多通阀6的分流出口连接计量管线8,计量管线8的另一端连接到计量罐12,计量罐12下部与混液罐之11间相通连接,混液罐11下部设置有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连接生产管汇20,混液罐11上部设置有气体出口18,气体出口18连接到天燃气管线。
本实施例中,集输多通阀6采用汇集8口井的多通阀。将集输多通阀6的单井进液管4分别制作成上下两排,每排有4个单井入口。集输多通阀6,计量罐12和混液罐11均固定在移动式底座1上。为了安装方便,可将集输多通阀6单独设置在一个移动式底座上,将计量罐12和混液罐11设置在另一个移动式底座上,每个底座均配备有相应的设备房,以将各个部件安全罩扣在设备房内,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集输多通阀6总出口与生产管汇9连接,原油可以通过生产管汇9外输。集输多通阀6的分流出口连接直径为60毫米的计量管线8,计量管线8中间设置有阀5,计量管线8的另一端连接计量罐12入口。本实施例中计量罐12采用一个直径为400毫米,长度为1800毫米钢板焊成的压力容器。在计量罐12上安装有气压表10和安全阀15、及含水分析仪13,含水分析仪13采用专利号为02243295.7所公布的含水分析仪。计量罐12下部与混液罐11之间连接有管线,管线中间有阀门14,经过检测的液体可以通过管线和阀门14流入混液罐11。本实施例中混液罐11采用直径为800毫米,长度为1800毫米的压力容器罐,混液罐11下部有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其上分别设置有阀液体入口24和液体出口阀21,液体入口和液体出口连接生产管汇20。混液罐11下部液体入口和出口之间的管线上有一个旁通阀22,混油罐11上部有气体出口18,混油罐11中析出的天然气可以通过气体出口18连通到天然气管线进行外输。在混液罐11和计量罐12的底部设有排污管19,排污管19上分别设置有排污阀17和排污阀23,其能将罐中沉积泥沙排放。在集输多通阀6的每个单井入口处连接有热洗管3,多个热洗管3并联到热洗总管7。每个单井热洗管3中间有一个阀门。热洗总管7一端连接有热洗接头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神能源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未经雷神能源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10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