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转发光地球仪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1956.7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3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建新 |
主分类号: | G09B27/08 | 分类号: | G09B2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孙昀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转 发光 地球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球仪,尤其是一种自转发光地球仪。
背景技术
世界最早的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地理学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完成的普通地球仪,它至今保存在纽伦堡博物馆里。地球仪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也称经纬仪;(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分的地球仪;(3)立体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如同起伏不平的地球表面。目前,虽然市面上的地球仪种类繁多、各式各样,但球体都是通过支架活动连接在底座上,球体无法随意取下观看,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随意取下球体的自转发光地球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转发光地球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有连接线路板的电机,电机的上端安装有转轴,转轴上方设有球体,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球体底部设有与第一磁铁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所述球体内还设有发光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内设有连接线路板的第一线圈,所述球体内设有连接发光体的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电磁感应耦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光体为彩色发光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线路板连接有电源。
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源为AC/DC电源和太阳能电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电、磁、光转换技术实现近距离无线传感驱动地球仪的球体内部发光,同时,用微型电机作为动能和使用磁性连接与球体对接后模拟实现地球旋转,可以更清晰和更直观地欣赏地球仪。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转发光地球仪包括底座1,底座1内设有连接线路板2的电机3,电机3的上端安装有转轴4,转轴4上方设有球体5,在转轴4上设有第一磁铁7,球体5底部设有与第一磁铁7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8,球体5内还设有发光体10,发光体10为彩色发光体。同时,底座1内设有连接线路板2的第一线圈6,球体5内设有连接发光体10的第二线圈9,第一线圈6和第二线圈9电磁感应耦合。线路板2连接有电源,电源为AC/DC电源11和太阳能电源12,可根据光线强弱自动切换。其中,太阳能电源12由设在底座1上的太阳能板组成。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接通电源至线路板驱动电机工作,电机旋转连动转轴上的第一磁铁同步旋转,地球仪球体的底部南极端装有与第一磁铁磁极性相反的第二磁铁,这样球体与底座电机转轴通过磁吸力的作用下联动旋转。同时利用电子技术生成脉冲电流再通过第一线圈产生磁场,此时第二线圈靠近第一线圈因磁力线的作用下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第二线圈产生电流驱动发光体发光,实现无线感应传输。本实用新型在地球仪的底座利用脉冲电子技术产生磁场,在地球仪的球体内用电磁原理转换成电能驱动发光体发光,可根据需要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如:白光、蓝光、红光等。
本实用新型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地球仪的球体在无线连接的状态下自发光,具有独特、新奇、轻便的功能,能更清晰阅读地球仪的地理知识和观赏地形地貌,大大增加了地球仪的观赏性。同时地球仪非常形像地模拟地球旋转,可360度阅览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由于球体具有无线连接功能,方便需要时拿起球体近距离仔细查看球体上的图文知识,过后同样放回原位置,在磁力的作用下对接好后继续旋转、发光,非常适合于学习、办公和工艺装饰、礼品赠送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建新,未经彭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19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酶解罐
- 下一篇:立式珩磨机珩磨头引入及进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