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2049.4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38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06 | 分类号: | D04B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3153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织 沉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沉降片。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在编织衣片的过程中,成圈和翻针是衣片不可或缺的编织要求。成圈的优劣和翻针的稳定取决于线圈与钩针的配合密切度是否适当,而要使线圈与钩针的配合适当,必须用牵拉衣片的方式或按压线圈的方式才能完成。沉降片即是按压线圈、帮助成圈的重要部件,按功能来说,一般具有安装部、按压部、控制部;安装部带有安装孔,通过支点设于机器上,故沉降片可以该支点为轴转动;按压部为实际接触线圈的部位;控制部又名片踵,在外力作用下,使沉降片绕支点转动,从而令按压部产生一定的运动轨迹,接触并按压线圈。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沉降片在编织过程中按压线圈,由于按压的深度不够,就会造成线圈上浮;如果将沉降片按压的深度设置到合适的位置,又会使前后针床的沉降片发生交叉或碰撞而不能移动针床,导致无法完成翻针动作。为了完成翻针这一基本功能,就必须把沉降片的按压设置到最浅,这样沉降片便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针织横机的沉降片。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织横机的沉降片,它整体为薄片状,包括控制部、安装部和按压部,所述安装部上带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顶端具有上按压面和下按压面,上按压面向内凹呈V字形,形成60°~90°夹角;下按压面向内凹呈V字形,形成100°~150°夹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开始编织时,沉降片控制三角装置会将控制部按照相应的轨迹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在安装孔的作用下,使按压部也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此时,按压部所处的位置正好为按压线圈的最佳位置;由于按压部顶端具有的上按压面和下按压面均向内凹呈V字形,所以按压部便可以通过上按压面和下按压面的作用,牢牢的将前后两面织针上的线圈控制在织针上。当编织完成时,沉降片控制三角便会将控制部复位,而按压部也会随之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按压部顶端具有的向内凹呈V字形的上按压面和下按压面,将织针上的线圈牢牢的扣住,使线圈不会上浮;同时,沉降片按压的深度也能达到合适的位置,而且不会造成前后针床的沉降片发生交叉或碰撞,使针床不能移动,导致无法完成反正动作的情况。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的整体为薄片状,包括控制部1、安装部2和按压部4,所述安装部2上带有安装孔3;所述按压部4顶端具有上按压面5和下按压面6,上按压面5向内凹呈V字形,形成60°~90°夹角;下按压面6向内凹呈V字形,形成120°~150°夹角。
本实施例在开始编织时,沉降片控制三角装置会将控制部1按照相应的轨迹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并在安装孔3的作用下,使按压部4也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此时,按压部4所处的位置正好为按压线圈的最佳位置;由于按压部4顶端具有的上按压面5和下按压面6均向内凹呈V字形,所以按压部4便可以通过上按压面5和下按压面6的作用,牢牢的将前后两面织针上的线圈控制在织针上。
本实施例在编织完成时,沉降片控制三角便会将控制部1复位,而按压部4也会随之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204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