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家用货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5312.5 | 申请日: | 2010-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长明 |
主分类号: | B62B11/00 | 分类号: | B62B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张先芸 |
地址: | 401237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丘陵 地带 家用 货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车,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家用货车。
背景技术
由于我国多为山区丘陵地带,田块小、数量多、大型的货车使用受限。目前,在广大山区丘陵地带,针对田间作业运输,主要还是依靠肩挑背扛,不但作业效率低,而且劳动强度大。也有一部分三轮车和人力的手推车逐渐在丘陵地带的田间作业,输送收割货物或运输工具等。但三轮车的体积较大,车轮间距较大,需较宽的路面才能使三轮车正常行驶,而田间的路面往往较窄,不利于三轮车使用。而人力的手推车主要包括单轮和双轮两种,单轮的手推车完全依靠人力掌控,平衡度不易控制;双轮手推车的车轮之间的距离较大,也不利于在田间的路面上使用,而且这两种都依靠人力推动,同样存在作业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在田间路面上行驶,且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家用货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家用货车,包括发动机、减速器、车轮、货斗、离合器和操作把手;所述车轮为平行的双车轮,所述发动机、减速器和货斗均安装在双车轮内,所述操作把手位于双车轮外。
进一步,所述双车轮分别在轮毂内侧安装有支持骨架,所述支持骨架与轮毂为径向转动轴向固定配合,所述货斗、发动机和减速器均固定安装在支持骨架上,且发动机和减速器位于货斗的底部,操作把手与货斗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减速器通过涡轮蜗杆同步驱动的一对齿轮,所述双车轮分别沿轮毂设置内齿,所述一对齿轮分别与双车轮对应侧的内齿齿啮合。
进一步,所述离合器为皮带离合器,还包括向发动机供油的油箱和控制皮带离合器的离合器操作柄,所述油箱和离合器操作柄均安装在操作把手上。
进一步,还包括刹车前轮和刹车后轮,所述刹车前轮通过连杆固定支撑在双车轮的前方底部,刹车后轮通过连杆固定支撑在双车轮的后方底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平行的双车轮,将发动机、减速器和货斗均安装在双车轮内,操作把手位于双车轮外,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双车轮之间的轮距较小,且发动机、减速器和货斗均安装在双车轮内,整体体积小,易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带的田间作业运输。
2、通过发动机、减速器以及齿轮带动车轮旋转,无需依靠人力,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劳动强度。
3、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把手便可控制货车的运行方向,操作和转弯灵活,双车轮不易损坏路面,且上下坡时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家用货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附图为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家用货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适用于丘陵地带的家用货车,包括发动机1、减速器2、车轮3、货斗4、离合器5、操作把手6、一对齿轮8、油箱9、离合器操作柄10、刹车前轮11和刹车后轮12。双车轮分别在轮毂内侧安装有支持骨架7,支持骨架7与轮毂为径向转动轴向固定配合,货斗4、发动机1和减速器2固定安装在支持骨架7上,且发动机1和减速器2位于货斗4的底部,操作把手6与货斗4固定连接,操作把手6的握手端位于双车轮外,发动机1、减速器2和货斗4均安装在双车轮内,使得整个货车的体积大大减小。减速器2通过涡轮蜗杆同步驱动的一对齿轮8,双车轮分别沿轮毂设置内齿,所述一对齿轮8分别与双车轮对应侧的内齿齿啮合,达到减速器2的输出轴可同步驱动一对齿轮8转动,实现双车轮同时启动和停止。
离合器5为皮带离合器,油箱9和离合器操作柄10均安装在操作把手6上。油箱9主要向发动机1供油,离合器操作柄10可控制皮带离合器的开关,操作者用手握住操作把手6时,便可控制离合器操作柄10,操作方便。
刹车前轮11通过连杆固定支撑在双车轮的前方底部,刹车后轮12通过连杆固定支撑在双车轮的后方底部,在上坡或下坡时,通过刹车前轮11或刹车后轮12与路面接触,增大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防止整个货车下滑。不用时,双车轮与刹车前轮11或刹车后轮12形成稳定的三角支撑,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中,双车轮分别沿轮毂设置的内齿为链轮结构,链轮13既安装方便,价格便宜,而且损坏时易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长明,未经王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53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