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6072.0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6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代彦军;夏佰林;汪喜波;高素芬;魏雷;李宗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22 | 分类号: | F24J2/22;F24J2/4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平板 空气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太阳能技术领域的装置,具体是一种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
背景技术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频频告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同时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对于热水集热器,空气集热器没有腐蚀、泄露、结冰危险,同时重量大大减轻,降低成本,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也可广泛应用于建筑采暖,工、农业中需要加热和干燥的场合。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20175132.3,公开了一种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包括:保温底板、透明罩体、U型连接管、吸热板、泵体、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该技术虽然增加了空气在集热器中流程,但是空气流道截面积小导致换热不足,且极大地增加了金属耗量,装置变得更加复杂,导致集热器性能不高,系统加工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本实用新型集热效率高,出口空气温度高,且能有效降低集热器的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保温底板、透明盖板、吸热板、若干T型金属扰流板、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其中:保温底板设置在吸热板的下部且与吸热板密封相连,透明盖板设置在吸热板的上部且与吸热板密封相连,T型金属扰流板焊接在吸热板上且与保温底板相对,空气进口设置在保温底板的一端,空气出口设置在保温底板的另一端。
所述的吸热板是整体板框式,其与集热器边框采用模具一次性制造而成整体式结构。
所述的吸热板的外层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
所述的T型金属扰流板是波浪形。
所述的吸热板与所述的保温底板形成蛇形通道。
所述的吸热板与所述的透明盖板形成透明空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吸热板与边框采用模具一次性制造而成的技术,有效降低了接触热阻,提高了传热效率,同时也可减小集热器热损失;同时在整体板框式吸热板背面焊接T型金属扰流板将空气流道分割为蛇形,增加了空气在集热器中流程,可以提高集热器出口空气温度;T型金属扰流板设计采用的波浪形外形且导热系数高,作为整体板框式吸热板空气流道侧肋片,增大空气侧对流换热系数,能有效提高集热器效率。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结合起来,不但具有集热器热损失小,集热器传热效率高,集热器性能和空气出口温度高等优点,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金属消耗量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A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B剖面图;
其中:1-保温底板、2-空气进口、3-空气出口、4-T型金属扰流板、5-透明盖板、6-吸热板、7-蛇形通道、8-透明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保温底板1、透明盖板5、吸热板6、17个T型金属扰流板4、空气进口2和空气出口3,其中:保温底板1设置在吸热板6的下部且与吸热板6密封相连,透明盖板5设置在吸热板6的上部且与吸热板6密封相连,T型金属扰流板4焊接在吸热板6上且与保温底板1相对,空气进口2设置在保温底板1的一端,空气出口3设置在保温底板1的另一端。
所述的吸热板6是整体板框式,其与集热器边框采用模具一次性制造而成整体式结构。
所述的吸热板6的外层涂有选择性吸收涂层。
所述的T型金属扰流板4是波浪形,且其导热系数高。
所述的吸热板6与所述的保温底板1形成蛇形通道7。
所述的吸热板6与所述的透明盖板5形成透明空腔8。
所述的透明盖板5由硼硅玻璃制成。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空气由空气进口2进入,折流通过由T型金属扰流板4与保温底板1形成的蛇形通道7,在吸热板6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作用下将折流空气加热,经空气出口3流出,在集热器外通过动力装置将能量输送至所需之处。
本实施例采用板框式整体结构和T型金属扰流板4减小传热热阻的同时增加换热面积和空气流程,有效提高了集热器效率。本实施例的集热器在空气出口3温度为65℃时,热迁移因子可达0.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60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复叠低温制冷装置
- 下一篇:管线进出口防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