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浮顶罐中央排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6181.2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平 |
主分类号: | B65D88/38 | 分类号: | B65D88/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 |
地址: | 113000 辽宁省抚顺***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浮顶罐 中央 排水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为油田、石油加工、石油储运、油库等行业,它涉及一种储罐的排水装置,特别是一种外浮顶罐中央排水管。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外油田、石油加工、石油储运、原油储备油库等行业里,外浮顶罐因其容积大和具有阻止油品挥发损耗的功能而被大量采用。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我国,上述行业外浮顶罐的应用数量就有一万多具。这些储罐的特点是,罐顶是漂浮在罐中油品的液面上的浮动顶盖,罐顶可随着液位的高低而上下浮动。因此这种储油罐相对于带有固定的拱顶罐而言,通常被称外浮顶罐。
由于外浮顶罐的罐顶浮在油品的液面上,与油的液面紧密接触,油品的液面与浮顶的内表面之间,不存在气相空间,因此,油品在这种罐中存储时,不会产生挥发损耗。因此这种罐在上述行业里被广泛采用,而这些行业里的储罐都是露天的,下雨或冰雪融化时会有大量的水聚集在罐顶上,当这些水聚集的重量超过浮顶在油品中所受最大浮力时,浮顶就会在超重的情况下,沉没在油品中,产生严重的生产和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取排水措施,及时排除罐顶的积水,避免浮顶超重沉没。中央排水管是罐顶排水过程中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装备,几十年来,在国内外行业内被普遍采用。由于浮顶是随着罐内液位的高低上下浮动的,因此中央排水管也必须具有上下浮顶的功能,它的顶端与浮顶的集水坑连接,另一端与在罐底部的罐壁连接。它一般采用柔性的软管或采用带有回转接头的刚性管道组成。由于我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一个关于中央排水管的统一的标准,因此市场上见到的产品往往形式繁多。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五种形式:
第一种是金属软管形式,这种形式的中央排水管,排水管的公称直径一般为DN100或DN80。它是这样实现的:用一根长度大于油罐浮顶的最大高度的金属波纹管,通过两端焊接法兰,分别与浮顶罐的集水坑和罐底部的罐壁相连接,当集水坑内积满水的时候,水进入金属软管,经过金属软管,排到罐壁的外侧。它的缺点是:金属软管在关内由于受罐内油品浮力的作用,易产生自由飘动,使流动不畅,在自由飘动过程中,也容易对浮顶支柱等产生干扰,当浮顶回落到最低位置时,金属软管容易飘动到浮顶支柱的底部,被压瘪或压成破裂状。另外金属软管不能抗氯离子的腐蚀,寿命短,反复弯曲易开裂,出现泄漏。
第二种是采用耐油橡胶加PVC材料制作的软管,做中央排水管。它的原理与第一种形式相同,只是材质不同,除了可以抗氯离子腐蚀以外,它也存在自由漂浮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材质老化问题,因此同样使用寿命低,易泄露。
第三种是采用上述软管做成回转接头,然后用钢管将若干个这样的回转接头连接起来,构成中央排水管。这种形式只是解克服了软管形式存在的自由飘移问题,不会出现被浮顶支腿压扁压裂的问题,并不能解决抗氯离子腐蚀、材料老化、反复弯曲易开裂的问题,因此,同样寿命低、易泄露。
第四种是用传统的90度回转接头,两组并联,共使用8个这样回转接头,并联四组,然后将这四组回转接头用钢管连接起来,构成中央排水管。这种形式的中央排水管,克服了自由漂移、老化和氯离子腐蚀的缺点,但制作起来麻烦,现场施工复杂,焊接的自然变形,和由于这种变形产生的应力作用在回转接头上,使回转接头凡卡,有的甚至卡死,不能旋转。由于,现场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变形,也使这种回转接头的内部密封出现倾斜或移位,使密封体失效,造成泄漏。因此这种形式的做样品数在国内外市场已很少使用。第五种则同样采用传统的90度回转接头,但不是两组并联,而是单独使用。即用数跟钢管将数个单一的回转接头连接起来,构成中央排水管,这种回转接头在国内外比较常见,它克服了现场焊接带来的变形应力,使回转接头卡死的问题。其缺点是,这种连接方式,会使回转接头受侧向偏置力的作用,回转接头的受力不均,易造成密封局部磨损泄露及回转接头的滚道偏置卡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浮顶罐中央排水管,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回转部件,构成一种与传统结构不同的中央排水管,解决了现行使用的中央排水管使用寿命短、维护困难、易泄露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平,未经吴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61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