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熔体温度压力双测变送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6394.5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熊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建华 |
主分类号: | G01K7/04 | 分类号: | G01K7/04;G01L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32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体温 压力 变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温度压力变送器,应用于化纤、橡胶、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设备中高温熔体的温度和压力测量和控制。
背景技术
在化纤、纺丝、聚酯、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其高温熔体流体介质的压力和温度测量与控制需要用到传感器。由于其使用环境比较特殊,现有传感器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有限,数据测量精确度不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体积小、将温度、压力测量合为一体,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高温熔体温度压力双测变送器。
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温熔体温度压力双测变送器,其包括安装有电路模块的外壳,外壳一端连接有七芯带螺纹航空插件,外壳另一端用胶固定密封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连接连接管,连接管另一端与内置感压元件和感温原件的空管连接,感压元件和感温元件置于空管内,感压元件一端与感压膜片焊接,另一端贯穿空管及连接管直达外壳内与电路焊接,感温元件通过隔热材料固定在感压膜片上,空管内填满使感压元件和感温元件与空管管壁隔离的氧化镁粉,空管上端钻有散热小孔;在壳体上设置零点/满度调节旋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温熔体温度压力变送器,其感压膜片可以使用合金弹性膜片降低温漂、提高测量精度。在壳体上可设置零点/满度调节旋钮,温度、压力放大信号引出后直接输入PLC,方便控制。多芯航空插件以及多个连接体的连接,结构简单合理,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高温熔体温度压力双测变送器的节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新型提供的高温熔体温度压力双测变送器,其包括安装有电路模块的外壳1,外壳一端连接有七芯带螺纹航空插件2,外壳另一端用胶固定密封连接有连接座3,连接座上连接连接管4,连接管另一端与内置感压元件5和感温元件的空管6连接,感压元件5置于空管6内,感压元件一端与感压膜片7焊接,另一端贯穿空管6及连接管4直达外壳1内与电路焊接,空管6内填满使感压元件5和感温元件与空管管壁隔离的氧化镁粉,空管上端钻有散热小孔。外壳与电路模块之间用氧化镁加704胶填充并密封。
七芯航空接插件还可以制作成2个插头,感压接插件使用五芯航空带螺纹扣的插件。感温接插件使用二芯航空带螺纹扣插件。
具体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将测温用热电偶和感压膜片放置在一起,用氧化镁隔热粉把热电偶丝固定在感压膜片上并且让电耦丝与其它不锈钢件隔离,使感压片上的热量更加集中,以使其感压膜片在感到机械内螺杆压力及熔体温度时,同时热电偶丝及时感测到熔体的温度,感压膜片在机械内部高温熔体的挤压下发生变形,而使应变片发生形变而使应变片电桥电阻发生改变,从而使电桥失去平衡并输出与挤出压力大小成比例的电信号。由于热电偶丝紧贴感压片,所以适时感受到熔体温度的变化而输出与温度变化成比例的电信号;由于感压、感温部分和信号转换是隔离的,所以对测温、测压变送器的工作状态没有影响,然后用一个二芯航空螺纹插件和一五芯航空螺纹插件在同一点把感温信号和感压信号一起引出,这样降低输出信号的衰减,又使插头不脱落而影响信号的输出,而温度传递用J.K.E或铂PT100热电阻,使传递的信号更精确稳定。
将温度元件和压力元件一体化的结构是使变送器的外型尺寸大大减小,安装和布线都很简单,维修起来极为方便,使变送器的测量精度和抗干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变送器的传统输出直流电信号有0-5V、0-10V、1-5V、0-20mA、4-20mA等,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用4-20mA电流来传输模拟量。工业上最广泛采用的是用4-20mA电流来传输模拟量。
采用电流信号的原因是不容易受干扰。并且电流源内阻无穷大,导线电阻串联在回路中不影响精度,在普通双绞线上可以传输数百米。
仪器的技术参数可以如下设置。量程:0…5MPa-0…200MPa。综合精度:±0.25%FS;±0.5%FS。输出信号,变送器信号:0-5V;0-10V;4-20mA。供电电压,变送器:24VDC(12-36)VDC。过程连接:1/2″-20UNF,M14×1.5,M18×1.5,M22×1.5,G3/4″可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建华,未经熊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63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