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防弹防刺综合防护服内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7008.4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卫甘霖;辛志荣;辛春荣;董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33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防弹 综合 防护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服内芯,尤其是涉及一种质轻柔软防弹防刺综合防护服内芯。
背景技术
随着反恐战争全球化合人们防护意识的提高,防护服的开发和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国内外关于防刺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单一功能防护服,这些防护服采用的内内芯料都存在着“防弹材料不防刺,防刺材料不防弹”的弊端。使用这样内芯制成的防护装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防护不全面的问题,如果同时配备两种单独功能的防护服则会在实际使用工程中增加穿戴人员的负荷。因此,需要配备具有综合防护功能的装备,采用既能防弹又能防刺内芯就能使防护装备既能防弹又能防刺,在显著提高防护有效性的同时,使防护服的穿戴配备更方便、舒适。目前,已有部分公司能够生产兼具防弹防刺功能的防护服,但是这些防护服普遍存在质量过重、质地僵硬,从而导致使用过程中的种种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兼具防弹防刺功能,并且质轻柔软的防弹防刺综合防护服内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弹防刺综合防护服内芯,其特征在于:该内芯由多层防弹层、多层防刺层前后交替叠合构成,所述的防弹层由多层超高分子量PE纤维复合材料层组成,所述的防刺层由多层浸胶超高分子量PE纤维编织布层组成,所述的多层防刺层中至少有一层设有均匀的凹凸花纹。
所述的防弹层设有1-4层,所述的防刺层设有2-4层,所述的凹凸花纹包括菱形、圆形或三角形。
所述的防弹层为超高分子量PE纤维复合材料层1-30层叠加而成,所述的防刺层为浸胶超高分子量PE纤维编织布层1-50层叠加而成。
所述的超高分子量PE纤维复合材料层为超高分子量PE纤维无纬布按[0/90]2正交叠加构成。
所述的多层防刺层中设有均匀的凹凸花纹的防刺层设置在其他防刺层中间。
所述的内芯还包括多层毡层,该多层毡层设置在防弹层和防刺层之间,所述的毡层由多层超高分子量PE纤维短丝制成的毡片组成。
所述的毡层设有1-4层,所述的超高分子量PE纤维短丝制成的毡片包括1-10层。
所述的内芯达到防弹防刺II级时的面密度为9-10kg/m2,厚度为10-15mm。
所述的内芯达到防弹防刺I级时的面密度为9-11.6kg/m2,厚度为15-2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内芯使用超高分子量PE纤维作为基材,其中部分防刺层进行压制,使其表面呈均匀凹凸花纹状,从而提高内芯的防刺性能,加上特殊的复合结构,从而使该复合材料强度高,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而且该材料重量极轻,质地柔软,能够提高穿着舒适度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防护服内芯复合结构图。
其中:1-防弹层、2-毡层、3-防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防弹防刺综合防护服内芯,该内芯由4层材料复合而成:1层防弹层和3层防刺层,三层防刺层中的第二防刺层表面压制呈菱形凹凸状花纹,内芯依次按照防弹层和第一防刺层、第二防刺层和第三防刺层的顺序叠加,所述的防刺层由30层浸胶超高分子量PE纤维编织布层组成,所述的防弹层由20层超高分子量PE纤维复合材料层组成。
所述内芯达到防弹防刺II级时的面密度为9kg/m2,厚度为10mm;内芯达到防弹防刺I级标准时的面密度为9kg/m2,厚度为15mm。
实施例2
一种防弹防刺综合防护服内芯,该内芯由9层材料复合而成:5层防刺层和4层防弹层,防刺层和防弹层前后交替叠合,5层防刺层中的第二防刺层表面压制呈圆形凹凸状花纹,第三防刺层表面压制呈三角形凹凸状花纹,防刺层按照第一防刺层、第二防刺层、第三防刺层、第四防刺层和第五防刺层的顺序依次叠加而成,所述的防刺层由浸胶超高分子量PE纤维编织布层组成,5层防刺层由前至后包含的浸胶超高分子量PE纤维编织布层的层数依次为30层、20层、15层、10层、5层;所述的防弹层由超高分子量PE纤维复合材料层组成,四层防弹层由前至后包含的超高分子量PE纤维复合材料层的层数依次为20层、15层、12层、10层。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斯瑞聚合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7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夜间垂钓节能指示鱼漂
- 下一篇:显示装置、显示方法和计算机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