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在稻田埂上行走的履带式运输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7043.6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0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郭长春;王旭冉;侯家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长春;王旭冉;侯家贵 |
主分类号: | B62D55/07 | 分类号: | B62D55/07;B62D5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84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田 行走 履带式 运输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涉及到用于稻田埂运输作业的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每逢插秧季节,从苗床地往栽插地块运送化肥、稻苗,由于田埂较窄,不便于车辆行走,一般都采用人工肩挑的方法运送,尤其往运距偏远的地块运送稻苗,劳动强度很大,需耗费很多的人力,特别是在人少地多的地区人力更显的特别紧张,往往因人力不足而贻误农时,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稻农提供一种高效、方便使用的并且能在田埂上行走的履带式运输车,它不仅能运送化肥、稻苗,还能运送其它物资,极大的减轻了稻农的劳动强度,造价低、耗油少、机动性强、经久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在稻田埂上行走的履带式运输车由发动机12、无级变速箱13、机架10、传动轴14、链轮15、顺梁16、滑套8、支撑座2、履带 6、驱动轮9、支重轮1、张紧轮5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轴14从左侧至右侧依次穿过的滑套8、链轮15、支撑座2、驱动轮9、支撑座2、滑套8和驱动轮9两侧支撑座2连接的顺梁16后部固定轴两侧的支重轮1及其前部的两个能够通过套筒4前后移动的张紧轮5都置于环形履带6内;沿环形履带6中线方向有若干矩形孔,在内侧相邻两矩形孔间的两侧各有一个凸块;机架10分别与传动轴14两端的滑套8及从支撑座2上伸出的支臂7螺栓连接;发动机12和无级变速箱13固定在车架10后面的下横梁固定板上;油门拉线固定在与车架10连接的扶手11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结构紧凑、体积小,机动性强,能在较窄的田埂上行走不倒伏且具有一定的越沟能力。造价低、实用性强,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其中:1支重轮,2支撑座,3调整螺杆,4套筒,5张紧轮,6履带,7支臂,8滑套,9驱动轮,10车架,11扶手,12发动机,13无级变速箱,14传动轴,15链轮,16顺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式如附图所示。
首先,在固定于顺梁16后部的小轴两侧各装一支重轮1,另在顺梁前端的套筒4内插入一组两个能在其中前后移动的张紧轮5,再将传动轴14从左至右依次穿过滑套8、链轮15、支撑座2、驱动轮9、支撑座2、滑套8,通过两支撑座2固定在顺梁16的固定板上;然后将以上总成部件整个套入环形履带6内,驱动轮9的轮齿插入履带6的矩形孔内,两支重轮1和两张紧轮5分别置于履带6矩形孔两边凸块的外侧,之后拧动套筒4后部的调整螺杆3,推动张紧轮5调整环形履带6的张紧度;机架10通过传动轴14两侧的滑套8及从支撑座2上伸出的支臂7螺栓连接;发动机12,无级变速箱13装在机架10后部的下横梁固定板上,利用链条将无级变速箱13上的链轮和传动轴14上的链轮15连接,油门拉线固定在与机架10连接的扶手11上;机架10上铺有车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发动机12输出的动力通过无级变速箱13上的链轮、链条带动传动轴14上的链轮15和驱动轮9转动驱动环形履带6转动行走。作业时,首先启动发动机12,运输车在操作人员操纵下根据油门大小决定沿田埂行走速度,转弯时,操作人员往下按动扶手11,履带6前部跷起,车上的重量向履带6后部转移即可左右转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长春;王旭冉;侯家贵,未经郭长春;王旭冉;侯家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70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气式车篷充气手柄
- 下一篇:一种汽车门槛内板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