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下车式公交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7231.9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9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赵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璐 |
主分类号: | B60N5/00 | 分类号: | B60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义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下车 公交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交车技术领域,是一种方便下车式公交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高峰期坐公交车十分拥挤,由于现在基本上是投币公交车,没有售票员维持秩序,因此人们在从前车门往后车门移动时,往往会发生踩脚、碰撞的事故、或有些人不下车也不往两边站,从而引发争吵,造成混乱,还会给小偷和色狼留下下手的机会,因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社会的和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下车式公交车,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实现的:方便下车式公交车,包括车体、驾驶座、前车门、后车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在车体上有底板、前车门和后车门,在底板的前部固定安装有驾驶座,在底板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座椅和右座椅,在前车门、后车门、左座椅和右座椅之间的底板上自左至右依序间隔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之间分别形成站客槽,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之间形成下车乘客槽。
作为优选,以上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横截面均呈弧形。
作为优选,以上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上均间隔均匀分布有放脚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4道挡板即可使不下车的人和下车的人分别站在不同的挡板之间,能使人们有序的上下车,因此降低了因拥挤混乱造成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车体,2为驾驶座,3为前车门,4为后车门,5为第一挡板,6为第二挡板,7为第三挡板,8为第四挡板,9为底板,10为左座椅,11为右座椅,12为站客槽,13为下车乘客槽,14为放脚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方便下车式公交车,包括车体1、驾驶座2、前车门3、后车门4、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7和第四挡板8,在车体1上有底板9、前车门3和后车门4,在底板9的前部固定安装有驾驶座2,在底板9的左侧和右侧上分别固定安装有左座椅10和右座椅11,在前车门3、后车门4、左座椅10和右座椅11之间的底板9上自左至右依序间隔固定安装有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7和第四挡板8,第一挡板5和第二挡板6之间、第三挡板7和第四挡板8之间分别形成站客槽12,第二挡板6和第三挡板7之间形成下车乘客槽13,这样,不下车的乘客的脚可站在站客槽12内,而需要下车的乘客的脚就要站在下车乘客槽13内并依序向后车门4移动,当需要下车时站在站客槽12的乘客换至下车乘客槽13内即可,这样,可有序下车,极大地降低了因拥挤混乱造成的安全隐患。
如图1所示,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7和第四挡板8的横截面均呈弧形,这样,乘客不会因脚碰在第一挡板5或第二挡板6或第三挡板7或第四挡板8上而疼痛。
如图1所示,在第一挡板5、第二挡板6、第三挡板7和第四挡板8上均间隔均匀分布有放脚槽14,这样,乘客可将脚放在放脚槽1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璐,未经赵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72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