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稳态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7679.0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45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3/033 | 分类号: | H03K3/03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章蔚强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态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单稳态电路。
背景技术
在存储器或其他类型控制电路中,经常需要用到一种单稳态(ONESHOT)电路。通常ONESHOT电路的作用是在输入信号的跳变沿口产生一定宽度的脉冲信号,从而利用这个脉冲信号控制其他电路的动作。因此,这个脉冲信号的宽度对设计者来说尤其重要,通常要求ONESHOT电路产生的脉冲信号宽度稳定,受电压、温度等外部环境扰动小,静态功耗低。
如图1所示,ONESHOT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个延时单元控1’制脉冲的持续时间,即在静止状态时,输入信号A=0时,输出信号O为低电平,并且电容C1存有一定量的电荷;当输入信号A发生瞬间变化时(由低向高跳变),由于电容C1上的电荷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释放掉,因此在一个短时间内,与门1的两个输入信号Vx、Vy都为高电平,此时输出信号O为高电平;当电容C1上的电荷释放到一定程度,输出信号O又回到低电平;这样就在电路的输出端得到一个正的、宽度为td的脉冲信号,通过这个脉冲信号可以检测出输入信号A的上升跳变,此脉冲信号的宽度td决定于电容C1的大小和反相器2’的驱动能力。
延时单元的实现有很多方式,传统电路中多使用RC网络或利用门延时实现。通常情况下为了获得较大的脉冲宽度,需要使用多级延时单元。以产生一个200ns脉冲为例,典型的电路可如图2所示,该电路包括三级反相器链3’结构,这种结构需要两个面积在30um*30um左右的电容C1、C2和三个反相器2’。上述结构虽然可以产生延时脉冲,但是这种结构占用的芯片面积太大,使得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因此,现在迫切需要对这种电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的单稳态电路,以实现在产生一定宽度脉冲信号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使用的管芯数量和占用的芯片面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单稳态电路,它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延时单元和一与门,该延时单元的一端接收外部输入信号,另一端与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且该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收所述外部输入信号,所述延时单元包括依次串联在外部电源和地之间的第四MOS管、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和第三MOS管,所述延时单元还包括一电容,
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第二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收所述外部输入信号,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和第二MOS管的漏极相连至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
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漏极连接;
所述电容的一端与所述与门的一个输入端连接,另一端接地。
在上述的单稳态电路中,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其栅极与漏极相连至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连接,该第三MOS管的源极接地。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若干MOS管取代了传统的反向器,尤其利用第三MOS管的栅极和漏极短接的方法实现一个有源电阻的功能,从而控制电容中电荷的释放时间;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MOS管始终工作在饱和区,因此只要合理的设置管芯的宽长比,即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电荷释放时间,从而得到较宽的延时脉冲。本实用新型中的延时单元在实现传统延时电路同样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使用的管芯数量,更大大缩小了占用芯片面积,降低了生产成本,简化了生产工艺;另外,由于采用MOS管,从而使得电路的静态功耗大大减小并且稳定性得到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ONESHOT电路的基本原理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典型ONESHOT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单稳态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即,一种单稳态电路,它包括依次连接的一延时单元2和一与门1,该延时单元2的一端接收外部输入信号A,另一端与与门1的一个输入端连接,且与门1的另一个输入端接收外部输入信号A,与门1的输出端输出信号O,其中,延时单元2包括依次串联在外部电源3和地之间的第四MOS管M4、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和第三MOS管M3,延时单元2还包括一电容C,具体来说:
第四MOS管M4的源极与外部电源3连接,其栅极与漏极相连至第一MOS管M1的源极;
第一MOS管M1的栅极和第二MOS管M2的栅极相连,接收外部输入信号A,第一MOS管M1的漏极和第二MOS管M2的漏极相连至与门1的一个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7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