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8316.9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1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君;刘斌;王治平;刘通;耿利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G01N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镁合金 生物降解 性能 体外 动态 模拟 测试 设备 | ||
1.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槽(1)、储液罐(2)、循环泵(3)、流量计(4)、动力罐(5)、测试舱(6)、下位载样器(7)、量气器(8)、吸液管(9)、第一回流管(10)和第二回流管(11);吸液管(9)、第一回流管(10)和第二回流管(11)分别置于储液罐(2)中,储液罐(2)置于恒温槽(1)中,流量计(4)竖直固定,下位载样器(7)置于测试舱(6)内,量气器(8)竖直固定于下位载样器(7)正上方,动力罐(5)和测试舱(6)分别水平固定于高度差可调的底座上;吸液管(9)位于储液罐(2)罐外的管口与循环泵(3)之入口间、循环泵(3)之出口与流量计(4)之入口间、流量计(4)之出口与动力罐(5)之进罐管(12)间、动力罐(5)之出罐管(13)与测试舱(6)之进舱管(14)间、测试舱(6)之出舱管(15)与第一回流管(10)位于储液罐(2)罐外的管口间、动力罐(5)之外溢流管(16)与第二回流管(11)位于储液罐(2)罐外的管口间分别通过水管相连,构成液态介质循环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罐(5)包括进罐管(12)、出罐管(13)、外溢流管(16)和主罐体(17);主罐体(17)为封闭圆筒,其内腔由第一隔板(18)和第二隔板(19)分隔为左、中、右三个独立腔室;进罐管(12)位于主罐体(17)左侧面近罐顶端,其管腔与主罐体(17)之左腔直接相通;出罐管(13)位于主罐体(17)右侧面近罐底端,其管腔与主罐体(17)之右腔直接相通;外溢流管(16)位于主罐体(17)前侧面近罐顶端,其管腔与主罐体(17)之中腔直接相通;第一隔板(18)在靠近罐底端设有连通孔(20),第二隔板(19)在靠近罐顶端设有长方形的第一内溢流孔(21),第一内溢流孔(21)几何中心与外溢流管(16)中轴线共平行于主罐体(17)罐顶的平面;出罐管(13)和外溢流管(16)分别设有调节阀(22);主罐体(17)之中腔顶部设有带滤器的第一通气孔(23);动力罐(5)罐体外壁以罐底上平面为计量起点标有深度刻度,且刻度区罐体透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舱(6)包括进舱管(14)、主舱(24)和出舱管(15),其中进舱管(14)和出舱管(15)的管腔分别与主舱(24)舱室直接相通;主舱(24)为封闭长方体容器,其舱底设有用于固定下位载样器(7)的定位销(25),定位销(25)位于平行于主舱(24)舱底长边的主舱(24)舱底中心线上;主舱(24)舱顶设有便于量气器(8)之导气罩(26)覆盖下位载样器(7)的集气孔(27),集气孔(27)位于定位销(25)之正上方,其孔心位于平行于主舱(24)舱顶长边的主舱(24)舱顶中心线上,其直径大于量气器(8)之导气罩(26)大敞口端的外径;集气孔(27)周围分别设有圆形测试孔(28)和带滤器的第二通气孔(29);主舱(24)透明,舱体外壁标有深度刻度及舱体长度和宽度,且深度刻度以舱底上平面为计量起点;进舱管(14)位于主舱(24)左侧面近舱底中心位置,出舱管(15)位于主舱(24)右侧面近舱顶中心位置;在距离主舱(24)左、右侧面各21-35mm处分别设有多孔稳流板(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镁合金生物降解性能体外动态模拟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2)为封闭方体容器,由第三隔板(31)分成左、右两个独立罐体,其中右罐容积为左罐容积的2.1倍以上;储液罐(2)罐顶设有补给口(32)、带滤器的第三通气孔(33)、吸液口(34)、第一回流口(35)和第二回流口(36);吸液口(34)位于储液罐(2)之左罐罐顶并靠近储液罐(2)之左侧面和前侧面,第一回流口(35)和第二回流口(36)均位于储液罐(2)之右罐罐顶并靠近储液罐(2)之右侧面和前侧面,吸液口(34)、第一回流口(35)和第二回流口(36)分别是吸液管(9)、第一回流管(10)和第二回流管(11)通过罐顶的通道,管与口之间密封连接;在第三隔板(31)的不同高度间隔设有第二内溢流孔(37),第二内溢流孔(37)靠近储液罐(2)之后侧面;储液罐(2)之左侧面和右侧面分别设有排液口(38),排液口(38)靠近储液罐(2)之罐底和后侧面;第二内溢流孔(37)和排液口(38)内均无缝嵌套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带匹配的螺纹管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83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品的双面检品机
- 下一篇:高温熔体温度压力双测变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