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活动适应性褶裥系统的消防服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8371.8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1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王云仪;于淼;施雷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7/00 | 分类号: | A62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活动 适应性 系统 消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活动适应性褶裥系统的消防服,尤其是具有基于人体工效学的活动适应性褶裥系统,可以提高使用者的散热效率和工作效率。
背景技术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10-2002)中,对于消防员在灭火救援时穿着的防护服(以下简称消防服)的定义、号型规格、技术要求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标准规定消防服的款式为分体式,由消防上衣、消防裤子组成。该规定没有严格确定各个部位的尺寸,但是确定了标准偏差,即各个部位规格尺寸在参照标准男装5.4系列和5.2系列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定幅度的调节。消防服是由外层、防水透气层、隔热层和舒适层复合而成。
在东华大学功能服装研究中心对上海地区的消防服生产企业及消防中队的调研中发现,现今国内生产使用的消防服款式和号型设计上多是参照普通的男装,在袖窿和背部的处理上一般采用普通的装袖。然而消防员在实际灭火作业过程中,手臂经常要前伸和上举,普通的装袖容易造成上衣下摆随之上升。在上衣长度一定的条件下,穿着者容易因“衣不蔽体”而露出腰部皮肤面临高温及火场的危害;若上衣过长,则整套服装的重量随之增加,服装压力增大,同时过长的上衣也会造成消防员行动不便。既要将上衣保持在一定合适的长度,又要避免抬臂上举时上衣下摆上升过多是消防服等防护服装结构设计上的一个技术难题。传统的消防服以增加服装围度方面的放松量来满足消防员的作业活动及基本运动需求,然而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服装的重量。理想的状况应该是以适当的放松量来保证作业活动适宜性,特别是保证手臂活动的灵活方便性,提高作业效率。2001年北京服装学院王秀理等人在《中国个体防护装备》上发表了“森林防火服结构设计与研究”一文,其中提出了插肩袖的结构设计。通过对三种常见袖型(装袖、连袖、插肩袖)的对比实验表明,插肩袖更利于人体活动。2006年4月,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劳动防护与安全装备展览会上,已有消防服生产厂家推出的新型消防服中采用了插肩袖的设计。这些情况说明国内已经逐渐开始重视通过消防服的结构设计来改变防护性能和穿着舒适性能。
国际上,1990年R.IImainen, E.Tammela 和 E.Korhonen 在《Applied Ergonomics》上发表了论文“Design of functional work clothing for meat-cutters”,其中提出了在防护服领域,基于人体工效学原理进行功能服装设计的基本流程。1998年I.C.MarinAnne Karlsson 和 Elsa F.S.Rosenblad 在《Ergonomics》上发表了论文“Evaluating functional clothing in climatic chamber tests versus field tests: a comparis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in product development”, 其中提出的钓鱼服装的功能及工程设计是应用人体工效学进行功能服装设计的一个典型案例。
褶裥是服装艺术设计中细部结构造型中的一个常用技术手段,可用于塑造附加的装饰性造型,以增强服装的艺术效果。除了其美学意义上的造型价值之外,褶裥还具有将服装面料较长或较宽的部分缩短或减小,使衣片适合于人体,赋予人体皮肤较大的活动变形的功能。国内外在防护服上运用褶裥的设计也偶有出现,都是基于处理腰、腹等局部部位面料浮余量的考虑。基于人体工效学,利用褶裥形成一个适应活动的松量系统,例如在在袖窿和背部等部位实现适应肢体的运动幅度,使得消防员手臂前伸或上举时灵活方便而不影响防护性能的发明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活动适应性褶裥系统的消防服,以弥补现有消防服不能适应灭火作业时的大范围肢体活动幅度的缺陷,提高其穿着舒适性,增强消防员的作业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活动适应性褶裥系统的消防服,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前、后衣片构成的衣身以及由上袖片和下袖片构成的袖身,后衣片由后衣片大片以及设于后衣片大片上部两侧的后衣片小片构成,衣身与袖身的连接处设有第一褶裥,后衣片大片与后衣片小片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褶裥,所述第一褶裥包括衣身袖窿底部构成的外层,第一贴布构成的中层以及下袖片构成的内层;第一褶裥的方向为沿袖片方向;第二褶裥包括后衣片大片构成的外层,第二贴布构成的中层以及后衣片小片构成的内层,第二褶裥的方向为纵向向外。
进一步地,下袖片的宽度是上袖片宽度的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8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太阳能为热源的房屋
- 下一篇:工程机械的急回转防止用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