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微生物附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9447.9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1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平平;马亦兵;周志岭;谢超;陈小峰;史加达;刘从玉;万陆军;蔡玉巧;柴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微生物 附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治理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组合式微生物附着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已经成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日趋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据世界权威机构调查,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卫生的水而传播的,每年因饮用不卫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称作″世界头号杀手″。
目前,人们已意识到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否则这样的代价太大了。我国已提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的战略,对整治水域污染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比如说将水抽干后换新水,但是这样只能治标不治本,而且费用高,污水仍然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海藻泛滥的水中,投放大量的食草鱼,这种方式不但将有害植物吃掉了,还将净化水环境的有益植物也吃掉了,仍然不能达到净化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结构合理、安装方便的组合式微生物附着装置。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微生物附着装置,包括浮体、平面附着基体、立体附着基体和石笼,所述浮体通过平面附着基体与石笼相连,所述立体附着基体安装在所述平面附着基体的两侧。
所述平面附着基体为五绞网。
所述立体附着基体包括绳索,在绳索上设有多根长条丝绒。
所述立体附着基体包括多根绳索,每根绳索的一端连接在平面附着基体上,在每根绳索上连接有多个帽状编织网,在所述编织网上系有丝状物。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合理、安装方便、适用范围广,该装置是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悬浮物和有机物,提高水体透明度;比表面积大、单丝利用率高,为水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生物附着面;而且重量轻、牵伸强度大,在恶劣环境下能保持结构完好,发挥柔性消浪作用并最大限度的节约制造安装成本;还能达到减缓流速促进沉降去氮降磷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组合式微生物附着装置,包括浮体1、平面附着基体2、立体附着基体3和石笼4,浮体1通过平面附着基体2与石笼4相连,立体附着基体3安装在平面附着基体2的两侧。平面附着基体2优选五绞网。
立体附着基体3包括绳索,在绳索上设有多根长条丝绒。
立体附着基体3还可以有另一种结构,具体结构为:它包括多根绳索,每根绳索的一端连接在平面附着基体2上,在每根绳索上连接有多个帽状编织网,在所述编织网上系有丝状物。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
实施例:平面附着基体2布置在整个湿地建设水域的外围,距离生态消浪潜埂内外侧5m布置。平面附着基体2优选,五绞网下端连接Φ7cm石笼4,埋入底泥中,网高平太湖10年一遇水位高度,即网高3.5m;在五绞网上连接有多个立体附着基体3。其具有以下特点:(1)网片重量轻,减少浮体1负载,网膜下水后附着生物不断增加从而网片重量随之加大,为使网片不会沉入水下必须减轻自身重量;(2)网片牵伸强度要大,才能不被撕裂;(3)网目小各种鱼类不能通过;(4)单丝比表面积利用率高,有利于周丛生物附着,阻挡蓝藻侵入。(5)采用合理安装固定方法,使拦网达到促进沉淀提高透明度目的。五绞网的结构:单幅网膜长50M、网膜高度3米;上纲每间隔1米设一浮球,浮球直径10厘米,下端用石笼4固定于底泥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科水治理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94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高压可视砂床滤失仪
- 下一篇:一种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