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轴承及可拆装的托辊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09665.2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9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任凭 | 申请(专利权)人: | 任凭 |
主分类号: | B65G39/09 | 分类号: | B65G39/0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轴承 拆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带有轴承及可拆装的托辊,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随时拆换托辊中的轴承,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煤矿井下,污染物主要是淋水和煤泥,在钢铁厂、水泥厂和电厂,污染物主要是粉尘。众所周知,水或粉尘进入轴承后,都会将轴承中的润滑脂“吃掉”,轴承得不到润滑,寿命即减少几百倍,很快就会失效,或者被粉尘卡死,托辊也随即报废。
由于人们对迷宫式密封的原理没有一个准确的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因此,无论设计的迷宫式密封间隙多么小、层数如何多、弯度和弧度多么巧妙,即使“不惜”大幅度增加托辊的旋转阻力,在迷宫式密封腔中填充大量的润滑脂,也不能达到不进水和不进粉尘的理想目的。
国内外带式输送机行业无数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在长期的反复研究过程中,申报专利数百项,始终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其中研制的注油托辊、唇式密封托辊、王字密封托辊等产品,都是没有办法情况下的补救措施。试想,托辊的数量那么多,安装后的位置都比较隐蔽,怎么给托辊注油?而且注油的方法也不能将进入轴承润滑脂中的污染物排挤出去,实践证明是失败的;唇式密封虽然起初的密封效果很好,但污染物中的颗粒能够很快将密封唇磨损,失去密封的作用。不但托辊的寿命无法保证,而且旋转阻力比较大,造成能源的耗费、胶带和托辊管壁的严重磨损;王字密封托辊,如果进入粉尘,即使还污染不到轴承,也会将密封卡死,致使托辊不能转动。因此说,能够设计出一款滴水不进、一尘不染带有轴承的托辊,至今还没有完全实现。
传统技术中,造成托棍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轴承的损坏,只要轴承损坏,致使整根托辊失去了使用价值,除上述轴承损坏情况之外,还有许多,在此不在列举。
还有每个领域的产品对轴承要求也不尽相同,如:
1、电动工具轴承:电动工具要求轴承工作寿命长,无需添加润滑,发热量少。
2、家用电器轴承:家用电器要求轴承能更长寿命、高负荷运作,高转速的运转。
3、食品机械轴承:食品加工业必须应对极端温度、潮湿空气和定期冲洗等情况,其工作条件之多样和艰巨,在工业环境中也是不多见的。
4、溜冰鞋轴承:坚固耐用、保护充分、摩擦小是溜冰鞋轴承的要求。
5、微型电机轴承:电机上所用的轴承要承受相当大的径向负荷和高转速。
总上所述,托辊使用寿命短主要是因密封失效而造成液体或尘土进入轴承,致使轴承失效而将整根托辊报废,托辊频繁损坏严重制约着带式输送机的安全可靠性和输送运行率。而且对国家的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也对托辊消耗企业无形之中增加了巨大的生产成本。
利用现有技术生产的托辊,生产厂家只是想办法通过搞好托辊的密封来延长托辊的使用寿命,因此,托辊中大部分部件都采用了胶粘,因此导致,某一部件坏掉,整个托辊报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轴承及可拆装的托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包括托辊本体101和一体式轴承套201;所述一体式轴承套201置于所述托辊本体101之内。
更进一步所述托辊本体101包括托辊套102和托辊轴103;所述托辊套102置于所述托辊轴103外侧。
进一步所述一体式轴承套201包括密封垫片202、O型圈203、工装孔204,205、卡挡206、轴承外圈207、轴承内圈208,丝扣209;所述密封垫片202、0型圈203、工装孔204,205、卡挡206、轴承外圈207、轴承内圈208,丝扣209全部位于所述一体式轴承套(201)之上。
进一步所述一体式轴承套201位于所述托辊轴103和托辊套102之间,所述一体式轴承套201装在所述托辊轴103外侧。
进一步所述托辊套102还包括卡簧104、密封挡圈105和丝扣106。
进一步所述密封挡圈105抱在所述托辊轴103之上。
进一步所述轴承外圈207设有卡角,呈1~90度的坡度安置于所述的一体式轴承套201之内,所述轴承内圈208两端分别设有卡角,呈1~90度的坡度安置于所述的一体式轴承套201之内;所述轴承外圈207与轴承内圈208平行且一一对应,其角度优先为30度,这样便于轴承内外圈很畅通的配合旋转,减小摩擦。
进一步所述丝扣106与所述丝扣209一一对应;所述丝扣106可围绕所述丝扣209转旋,起固定作用。
进一步所述密封挡圈105与所述卡挡206相扣合,可起到良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拆装托辊的步骤如下:
S1、拆下卡簧1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任凭,未经任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96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