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蝶阀遥控多芯管通舱贯通箱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9951.9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姜宝柱;林吉明;张立兵;许环运;江凌;李远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遥控 多芯管通舱 贯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镶嵌于船舶舱壁中的箱体,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蝶阀遥控多芯管穿设的箱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船只,蝶阀液压遥控多芯管穿过楼子前舱壁处时,是通过卡套通舱背板型式(如图1和2所示)。图中,1为舱壁背板,2为卡套通舱件,3表示漏油位置。这种方式下,每个阀门需要两个卡套通舱件(1个卡套通舱件2处接头,共4处接头),由于通舱背板卡套通舱件间间距较小及数量较多故安装时比较困难且工作量较大,尤其在安装结束管路密性试验及系统调试阶段,出现漏油后,维修相当困难,质量难以保证。如,中部某一卡套漏油,由于受空间所限,如果不将漏油点附近的其他卡套接头拆除,扳手根本无法进行维修。
发明内容
蝶阀遥控多芯管通舱贯通箱,主要用于蝶阀遥控多芯管穿舱壁处,保证多芯管穿舱壁时,是一根完整的管路,中间无接头。在具有蝶阀液压遥控系统的船舶上都可应用;旨在解决安装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并彻底解决原有型式漏油情况,及后期维修困难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蝶阀遥控多芯管通舱贯通箱,包括四面由外板围绕成的箱体。一侧所述外板上以铰接方式设置有活盖。所述箱体的另两侧由堵板密封,每一侧所述堵板上以矩阵排列方式设置通向箱体内的套管;两侧所述堵板上的套管相互对应设置。
因为每一阀门需要一对多芯管的穿设,因此,优选方式下,每一侧所述堵板上的套管为两排方式设置。此外,所述套管以较短方式设置,以方便多芯管的穿设。
本发明主要用于蝶阀遥控多芯管穿舱壁处,保证多芯管穿舱壁时,是一根完整的管路,中间无接头。本项目的关键技术为型式独特,施工方便,安全度高等,彻底解决由于系统压力高、接头多漏油严重及安装、维修困难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蝶阀遥控多芯管穿设于舱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贯通箱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贯通箱如图1所示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贯通箱另一剖面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贯通箱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5所示本发明的蝶阀液压遥控多芯管贯通箱,主要用于蝶阀遥控多芯管穿舱壁处,保证多芯管穿舱壁时,是一根完整的管路,中间无接头。本发明贯通箱主要由箱体外板4,前后堵板5,套管6和活动盖板8组成。其中,套管6焊接在箱体的两侧堵板5上,套管数量根据多芯管的数量决定,并留有1--2个备用孔。套管内径尺寸一般比多芯管外径尺寸大10mm左右,以方便多芯管顺利拉放及密封;箱体上方的活动盖板8,作为多芯管拉放时的观察孔及多芯管的修正,以及多芯管拉放固定后,A60级密封填料函7的浇注口。
如图6所示本发明贯通箱的使用状态,其中,A区域表示舱室外,B区域表示舱室内,标号9为舱壁。使用时,多芯管10先通过贯通箱一侧的套管6,经过箱体内,再通过相对应的另一侧的套管穿出,到达指定位置后绑扎固定。多芯管固定后,将多芯管与套管之间用膨胀块填塞,再通过箱体上方的活动盖板8向箱体内浇注A60级密封填料函7,待填料函凝固后将活动盖板8封闭点焊即可。这样,保证了液压多芯管穿过舱壁时,是一根完整的管路,中间没有任何接头,即避免了漏油情况,又省去了接头的安装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本发明贯通箱体进管口和出管口带有“导线”及“密封”用的套管,且箱体上方也带有导线及观察的活动盖板,多芯管拉放安装效率高;多芯管穿过贯通箱体时,是一根完整的管路,中间无接头,保证无漏油现象,贯通箱内采用A60级密封填料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及安全防火等级。使用时,多芯管先通过贯通箱一侧的套管,经过箱体内,再通过另一侧的套管穿出,到达指定位置绑扎固定,将多芯管与套管之间用膨胀块填塞后,通过箱体上方活动盖板口向箱体内浇注A60级密封填料函,凝固后将活动盖板封闭点焊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99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密度PE管法兰接头装置
- 下一篇:带有上支撑系统的管道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