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槽型的铝极耳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0192.8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童庆松;郑华杰;陈梅蓉;林燕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槽型 铝极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制造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锂电池用的半槽型铝极耳,使用该种极耳批量生产的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好,实用性广泛。
背景技术
可移动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对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表述的方便,这里所述的锂电池包括通常意义的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包括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钢壳锂离子电池和塑料壳锂离子电池。按照电池的外形来分,目前国外市场上锂电池主要有圆柱形、棱柱形、方形、钮扣式、薄型和超薄型。国内市场的锂电池主要有三种类型,即钮扣式、方形和圆柱形。依据使用环境对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及安全性的要求不同,发展的锂电池分为液态和固态(或干态)两种。从锂离子电池的结构来看,主要分为卷绕式和层叠式两大类。制备锂电池时,首先制成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再采用铆接、超声波点焊或激光焊等方式,在正极极片上连接用来传输电流的铝极耳,然后在铝极耳上用铆接、超声波点焊或激光焊等方式连接上镍极耳,最后将镍极耳的另一头连接到IC电路板上。正极极片到IC电路板之间存在“铝-铝”、“铝-镍”、“镍-铜”连接点或焊点。由于这些连接点或焊点属于点连接,连接点或焊点的面积小,存在连接或焊接不牢、虚连接或虚焊、连接点或焊点间接触电阻大、连接点或焊点易于在存放或使用过程被氧化等问题,使制备的电池存在批次性能不稳定等问题。电池放电时,特别是大电流放电时,连接点或焊点存在电阻过大、不均匀,导致发热量过大等问题,明显减弱了电池对外做功能力,使电池使用过程的不安全性增强。在充电时,可能因连接点或焊点存在的上述问题而造成充电困难及充电引起的发热、燃烧等安全隐患。
目前,将正极极片焊接到铝极耳上时,一般是将数片正极极片的一端和铝极耳叠放在一起,然后再焊接到一起。从电接触来看,一片正极极片只与上面一片和下面一片正极极片焊接在一起,只有一片正极极片与铝极耳焊接在一起。因此,任何一片正极极片出现焊接不牢、虚焊、焊点间接触电阻大等不利因素都将影响数片正极极片的电接触,甚至整个电芯的电接触,从而明显影响电芯的放电容量和电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半槽型的铝极耳。该半槽型铝极耳采用铝片做基材,平面展开呈横“T”型,“T”型的两侧翼折起,与铝极耳的底部构成开口向上的倒梯形槽,槽中叠放多层锂电池正极极片铝箔的一端。两侧翼折起的角度a小于90度大于等于45度。“T”型的长轴向为极耳,可与镍极耳焊接或与其它含镀层金属的铝基体形成一体。
所述的倒梯形槽,槽内可叠放多层锂电池正极极片铝箔的一端,由于折起的角度a小于90度,大于等于45度,因此铝箔自下而上逐层依次增大,并保持与两侧翼紧密接触。焊接时,在保证槽内所叠放的多层正极极片铝箔的层与层之间具有良好的焊点连接外,每一层正极极片铝箔的边缘与铝极耳两侧翼的内侧壁也有良好的焊点连接。
所述的锂电池包括通常意义的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这里的锂离子电池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钢壳锂离子电池或塑料壳锂离子电池。
上述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层间任何一片正极极片铝箔出现焊接不牢、虚焊、焊点间接触电阻大等引起的电池电芯性能的不一致。与长条型铝极耳相比,半槽型的铝极耳构造使得大电流放电时极耳的发热量大大降低。与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162952的梯形、倒T型或倒Y型铝极耳相比,半槽型的铝极耳的构造使电池产品的批次一致性得到大大的改善。在使用半槽型的铝极耳的电池中,正极极片一般不会出现焊接不牢、虚焊、焊点间接触电阻大等不利的情况。在最坏的情况下,出现个别正极极片焊接不牢、虚焊、焊点间接触电阻大等不利的情况时,也只是影响该层铝箔与极耳的连接,不会明显影响电池电芯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槽型铝极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槽型铝极耳的俯视图。
图3是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槽型铝极耳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半槽型铝极耳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断面剖面图。
图1中,1为半槽型铝极耳与镍极耳的焊接点或从该端点延伸与其它含镀层金属的铝基体形成一体,2为铝极耳底面,3为铝极耳侧翼,对称分布,与铝极耳的底面构成“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01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