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套及入耳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0943.6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04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仲贤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何平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套 入耳 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套及入耳式耳机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生活也在不断的丰富。音乐对人的身心陶冶有很好的作用,而音乐的欣赏的途径有:音乐厅、家庭影院或者是MP3、随声听等,MP3或随声听等设备需要通过耳机方可听到悦耳的音乐。
传统耳机的耳套是设置耳道的外部,入耳式耳机在传统耳机的基础上,通过把耳机的塞头塞入耳道内,获得更好的密闭性,极大的增加了耳机的表现效果。
但是传统的入耳式耳机“入耳”(深入耳道)的距离过长,该耳套就会挤压耳道,给耳朵带来疼痛感;同时长时间的佩戴也会使得耳朵产生不舒适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佩戴舒适的耳套。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才有该耳套的入耳式耳机。
一种耳套,包括环状接触部和突出设置在所述环状接触部中部的连接部;所述环状接触部的内部为中空。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的周边为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的正面为平整状。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的壁厚为0.4~0.5mm。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涡状,由所述接触部正面内翻反向延伸形成,且为中空。
优选地,所述耳套采用弹性材料;所述弹性材料为天然橡胶、惰性海绵或硅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耳套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耳套的外环直径R为10mm~12mm。
优选地,所述耳套为圆环形,所述圆环形耳套的内环直径r为2mm~4mm。
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主体,与耳机主体连接的耳塞头,以及套接在所述耳塞头的耳套,包括环状接触部和突出设置在所述环状接触部中部的连接部;所述环状接触部的内部为中空。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与耳道的周边为圆弧面;所述接触部的正面为平整状。
上述耳套的环状接触部,以及突出设置在所述环状接触部中部的连接部;环状的耳套防止佩戴时不自觉的把耳套挤压至内耳道,且该耳套对耳道产生轻微且均匀的压力,提高佩戴耳机的舒适度;同时,该接触部的内部中空,佩戴时具有气垫式的效果,进一步的佩戴更舒适;同时佩戴耳套时,耳套向内压缩产生形变,进而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耳道,具有通用性。
耳套两侧的过渡面为圆弧状,其与耳道的接触面积减小,进而减少了佩戴时所产生的不适感。
耳套的接触部正面为平整状,易于加工该耳套,提高生产效率。
耳套的接触部的壁厚为0.4~0.5mm,更有效、均匀的分担该耳机主体的重量,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稳定性。
耳套的连接部为涡状且为中空,易于收容该耳塞头,并紧密的套接耳塞头。
在新型的圆环形的耳套采用天然橡胶、惰性海绵或硅胶作为制作材料,该材料的弹性功能,易于压缩和形变,适合不同人的佩戴,且佩戴舒适。
圆环状耳套的外环直径R10mm~12mm,根据大多数人的耳道大小专门设计,使得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佩戴更舒适。
圆环状耳套的内环直径r为2mm~4mm,利用材料的弹性,使得耳塞头套接的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图1为耳套一角度侧视图;
图2为耳套另一角度侧视图;
图3为耳套的接触部正视图;
图4为入耳式耳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耳套10,包含环状接触部100和连接部200。涡状的连接部200突出设置在接触部100面向耳塞头20的一面(即接触部100的背面),该连接部200优选地由接触部100的正面(即耳套10佩戴过程中,趋向耳道内部的运动方向)内翻反向延伸形成。涡状连接部200中空,用于与耳塞头20套接。
该耳套紧密套接在耳塞头上,佩戴该耳套时,该耳套放置在外耳道。环状接触部100为弹性材料制成,且内部中空设计。其中空设计的内部为气体,佩戴时具有气垫式的效果,使佩戴更加舒适;同时,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状接触部100在佩戴过程中,能够弹性地向圆环中心压缩,产生形变,以适合不同人、不同大小的耳道,使得采用该环状接触部100的耳套10具有通用性。该环状接触部100与耳道的接触面为平滑的圆弧面110,与耳道接触的面积减小,进而减少了因佩戴时所产生的不适感;而且外耳道相对于内耳道,外耳道神经分布比较疏散,外耳道对耳套10的环状接触部100所产生压力的感知能力没有内耳道的强,进一步的减少因佩戴的不适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仲贤,未经陈仲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0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式大能容自脱离过电压保护器
- 下一篇:一种可以卧倒运输的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