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信设备机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1496.6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4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范云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宽岱电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5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设备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箱,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信设备机箱。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电信和移动市场的不断扩展,通信设备的机箱(或机柜)已被广泛应用到家庭,室外,小区,机房等。由于机箱内安放的设备大都为有源设备,行业标准均明确规定,各通信设备需在一个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否则设备因环境温度累计过高而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因此而产生故障。因而,机箱拥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能是设备能正常工作的保障。另,室外机箱除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性外,防雨、防尘也是必须其应具备的重要性能。目前,在机箱通行的设计手段中较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在机箱的适当位置设置百叶窗来解决其通风散热问题。
但是,设于户外或室外的机箱,由于百叶窗存在容易进入大量灰尘、漏雨以及无法防虫等缺陷,极易影响到设备的正常工作。若是想要解决百叶窗的缺陷,就必须提高密封性,但这样又会导致降低散热性能。
因此,既要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又具有较好的防尘、防雨和防虫性能,是目前通信设备机箱,特别是用于室外的机箱所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机箱,该机箱能够较好的兼顾通风散热和密封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通信设备机箱包括壳体,壳体上开有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内侧还设有防护部件,该防护部件包括网状盒和塑料棒,网状盒与壳体相固定,数个塑料棒排列设置并填满于网状盒内部。
所述的网状盒的材料为塑料,其表面网孔的直径为3mm,密度为100个/100cm2。
所述的网状盒下端还设有倾斜的放水槽。
所述的放水槽的倾斜角度为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通信设备机箱包括壳体,壳体上开有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内侧还设有防护部件,该防护部件包括网状盒和塑料棒,网状盒与壳体相固定,数个塑料棒排列设置并填满于网状盒内部。采用上述结构,空气能够从塑料棒之间的间隙通过,起到良好的通风散热效果,而灰尘、雨水和小虫等杂物则被塑料棒遮挡,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性能,从而为机箱内部的通信设备提供良好而又稳定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机箱通风口处安装防护部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护部件的通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通信设备机箱(或机柜)包括壳体1,壳体1上开有通风口2,在通风口2的内侧还设有防护部件10,该防护部件10包括网状盒11和塑料棒12,网状盒11采用塑料材料制作,其大小与通风口2面积相适配,可通过螺栓或强力胶固定在壳体1内侧。而网状盒11表面的网孔的直径设计为3mm,密度则设计为100个/100cm2。数个塑料棒12水平排列设置并填满于网状盒11内部,而塑料棒12的长度设计为比网状盒11的长度小6cm,便于安装。另外,网状盒11下端还设有倾斜的放水槽13,其斜角度为15°,长度为2mm。
请参阅图2所示,该机箱在工作时,空气可从通风口2进入并经网状盒11以及塑料棒12间隙进入机箱内部,起到对箱内通信设备进行通风散热的作用(空气流动方向见图2中的箭头),而其它杂质,例如灰尘、雨水以及小虫等则被由塑料棒12构成的防护网遮挡,无法进入到机箱内部,从而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另外,雨水还可通过防水槽从网状盒11经通风口2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通信设备机箱的防护性能、通风散热性能俱佳,适用范围广,不仅能够适用于室内,而且也能够满足室外的安装,为其内部设备的正常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宽岱电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宽岱电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1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