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1664.1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37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郭海宏;高仁伟;郭海峰;王福泉;苏敏;张曼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鲁兵 |
地址: | 25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宫颈 脱落 细胞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医用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主要用于对女性宫颈处表皮脱落细胞的拭取,以进行病理学检查。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由于宫颈生理解剖位置较深,尚存在取材局限及漏取而致病变难以及时发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中存在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方便、提高宫颈脱落细胞采集效率的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包括一导管和一取样器,所述取样器为一气囊,其前端呈锥形,中段为圆球形,气囊内中段位置安装支撑片。
其中,所述支撑片呈圆环状,支撑片尺寸与形状与气囊中段圆形处尺寸相符。
所述气囊尾端为连接管,所述导管套装在该连接管内,连接管外再套设O型圈。
所述导管为大于5cm的长管,在导管的尾端设有凹槽。气囊内顶端滴有液体。
以上所述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气囊及气囊内支撑片所用材料均为高分子材料,导管亦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
采用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特点是:以高分子材料(热塑性弹性体)制作气囊,质地软;气囊前端设计呈锥形,临床使用操作方便,减少患者痛苦;支撑片完全将气囊圆形部分撑开,使用时不会因气囊质地软出现变形,从而避免临床操作中出现漏检,由此彻底克服现有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存在的弊端,避免炎症的发生,大大减轻了收集器进出体内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从而抑制这一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为临床使用带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参见图1所示,包括气囊1、导管2和固定该气囊1和导管2的O型圈3;气囊1前端11呈锥形,中段12为圆球形,尾端13为连接管;导管为2长管,导管2套装在气囊1尾端12的连接管内,连接管外再套设O型圈3以将气囊1和导管2牢固连接。
气囊1所用材料为TPE(热塑性弹性体),该材料弹性好,质地软,对人体组织创伤小。气囊1内设支撑片4,该支撑片4呈圆环状,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装设在气囊1内中段12位置,支撑片4尺寸与形状与气囊中段12圆形处尺寸相符,使气囊1完全撑开。气囊1内顶端可滴加液体,以有效防止气囊内面受环境及时间的影响而发生粘连。
导管2所用材质是高分子材料,导管截面呈圆形,壁薄,为大于5cm的长管,如可为15cm的长管。在导管2的开放一端(尾端)设有凹槽21,凹槽21用于对取材操作准确定位,减少筛选实验的假阴性,发现可疑细胞并有助于找到大概位置。临床操作时将导管带有凹槽21的部位向上进入体内,取样收集到具有代表宫颈全方位的脱落细胞,制成薄层图片,凹槽位置对着薄层图片的定位点,检出的阳性脱落细胞根据定位点的位置,从而确定病变的位置。
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进入受检者取膀胱截石位,用阴道扩张器将受检者阴道扩开,常规消毒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的导管带有凹槽的位置向上,气囊端在前进入阴道内,到达宫颈处,将采集器的气囊沾取脱落的宫颈细胞,然后退出宫腔,将沾取物固定于玻片上送检细胞学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支撑片将气囊完全撑开,从而避免临床操作时出现漏检;O型圈将导管和气囊固定牢固,避免临床操作中脱落,使用更安全;根据宫颈生理组织结构特点,设计了足够长的导管便于临床操作,且在导管的一端设有凹槽能够对取材准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宫颈脱落细胞收集器,是一种对患者创伤小、基本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的医疗器械,且能够在患者临床症状初现的病变早期,沾取到具有代表整个宫颈内膜现状的病变脱落细胞,制成薄层涂片,染色后进行镜检,大大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使患者能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1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