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膛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1921.1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34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孟宪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宪贵 |
主分类号: | A47J27/022 | 分类号: | A47J27/022;A47J3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7200 ***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心膛桶 | ||
涉及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煮物质特别是煮制食用拉面用桶。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流通的桶在工作时,火焰作用于桶底,被其阻挡改变方向和角度,由直角传热到平行滑行传热。传热角度的改变,降低了热吸收率。在用热源七芯煤饼炉时,炉边升腾的火焰,由于靠近桶边缘,升腾时受中心涌来热流阻隔,未接触到桶底传热,便被推挤出去,桶边缘常有火焰排出,升腾散去造成热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量利用完全的心膛桶。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吸热物体与热成直角接触可获得最大热吸收率这一原理,得出增大吸热物体面积与一定量的热以直角、接触、感应等方式吸取热量,可获得更大热吸收率。于是在桶体下部,桶底居中位置设置了心膛,形成吸纳腔,它与煤饼炉安放成为一体,尽将热量吸入膛中。膛中设置的中心吸热体、及体身上的小吸热体、吸热体、短吸热体、膛壁膛顶以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不同体积分割、分层、多次以直角、接触、感应等方式吸取热量,并将热量传递桶内。火焰经心膛吸热变为带有余热的热流,经心膛排烟口,一分为二各向互为反方向,沿着环形排烟通道将所携带的余热在导流罩的围护下传递给相接触的桶上容纳腔下平面,桶体、导流罩容纳腔的备用水后,从烟囱排出。桶体下部,桶盖设置了保温层减少了热量散发,从而消除了火焰排挤在外,升腾散去造成的损失,并将此热量得以再利用。
由于设置了心膛,构成吸纳腔,形成受热体包围热量,无外排损失,而膛中吸热体的设置又形成受热体置于火焰包围之中,相互作用以其结构、姿态,接纳吸取热量,扩大了吸热面积,体现了热量沸腾、水花表现涌跃的效果,对排烟热量的再吸收和阻止热量散发,因而减少散发损失将热量得以完全利用。心膛桶较复杂、成本高,因此投资方获得最佳热效率,以延长使用寿命为根本,膛壁用料加厚可用8年。易损的吸热体诸件的更换只需在膛顶同诸吸热体切割下来,换上一个总成焊上即可。以更换四次吸热装置,可用7年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盖后)的俯视图
图中:1、桶盖;2、密封调节板;3、导流罩排气孔;4、放水开关;5、导流罩容纳腔端点;6、上桶体;7、导流罩;8、烟囱;9、排烟出口;10、上容纳腔下平台面;11、密封配重铁;12、保温罩;13、心膛壁;14、下容纳腔桶体;15、小吸热体;16、吸热体;17、心膛顶;18、中心吸热体;19、导流板;20、短吸热体;21、下容纳腔;22、保温棉;23、心膛排烟通道下平面;24、烟道下平面;25、排烟通道;26、心膛排烟通道口;27、导流罩容纳腔体;28、上容纳腔;29、中空加水管;30、容纳腔;31、提手;32、加水口、盖;33、保温棉。
下面通过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所示心膛桶,呈圆形的心膛吸纳口将煤炉燃烧工作面纳入其中。膛顶上(17)设置了圆柱形中空形成容纳腔、顶部与上容纳腔(28)相通、底部密封的中心吸热体(18)及围在它周边均匀面积上分布的8个吸热体(16)和2个短吸热体(20)、中心吸热体(18)垂直体身圆周上均匀分布着向下倾斜的4个小吸热体(15),膛顶(17)膛壁(13)一端与对应处桶体间(14)设有通道(23、26)相焊接,形成心膛排烟通道,通道口(26)至吸热体(16)空隙面积中设置了2个短吸热体(20)。在短吸热体(20)下方是前端凹凸形状的导流板(19),它一端与通道口下平面(23)相连接,另一端通向中心吸热体(18)近处,膛顶(17)和诸吸热体(15、16、18、20)与导流板(19)、膛壁(13)组合构成心膛,心膛排烟通道(23、26)连接排烟通道(25)形成吸纳腔。
该心膛膛壁(13)底端与下桶体(14)底端,有圆环焊接为一体,构成下容纳腔(21)。
排烟通道(25)上方是桶上容纳腔(28),上容纳腔桶体(6)与烟道出口处(26)下容纳腔桶体(14)有圆环相焊接,产生一向下平面(10),和围在桶体外的导流罩(7)构成环形排烟通道(25)。心膛排烟出口(26)背对桶壁处(14)导流罩(7)上设有排烟出口(9),设置垂直烟囱(8)连接,烟囱(8)内导流罩上部还有二个排烟孔(3),烟囱上平面上设有密封调节板(2)。在板下纵向中间固定有配重铁(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宪贵,未经孟宪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1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从中段顶升吸收塔的结构
- 下一篇:卷烟终端陈列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