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转冷却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2552.8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0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苗兴旺;杨同莲;陈浩如;杨秀会;魏建成;王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山东化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1/02 | 分类号: | F28D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状、粉状产品或物料连续冷却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回转冷却机。
背景技术
化工、化肥等生产领域中的许多产品或物料如煅后焦、复合肥、钛矿粉等都是颗粒状或粉状的,在储运或包装前,由于温度较高,必须采取降温措施。目前工业上广泛使用冷却滚筒作为冷却设备,其特点是采用单层滚筒,内部设置抄板,外部喷淋,采用填料密封;这种冷却滚筒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冷却及物料输送不均匀,造成筒内物料结疤、堆积;2)喷淋水不能循环利用,造成能源浪费;3)密封易泄漏,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节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的回转冷却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冷却机包括机架、螺旋进料装置、外冷却筒、转筒和驱动装置,转筒设置在机架的中心位置,转筒的一端与螺旋进料装置对接,另一端连接下料装置和驱动装置,外冷却筒套在转筒外面,外冷却筒与转筒之间设置有喷水管二。
所述的转筒为内筒和外筒构成的双层夹套结构,转筒的一端与螺旋进料装置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一,另一端与下料装置安装有密封装置二。
所述的内筒的中心设置有喷水管一。
所述的内筒和外筒之间构成的空间内沿内筒长度方向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隔板,长条形隔板把内筒和外筒之间构成的空间沿内筒长度方向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通道。
所述的转筒轴线沿出料方向向下倾斜2°-10°角。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冷却机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节省能源、对环境无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等特点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回转冷却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旋进料装置,2、转筒,2-1、内筒,2-2、外筒,2-3、长条形隔板,3、外冷却筒,4、驱动装置,5、密封装置一,6、密封装置二,7、喷水管一,8、喷水管二,9、下料装置,1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冷却机,其结构包括机架10、螺旋进料装置1、外冷却筒3、转筒2和驱动装置4,转筒1设置在机架10的中心位置,转筒2的一端与螺旋进料装置1对接,另一端连接下料装置9和驱动装置4,外冷却筒3套在转筒2外面,外冷却筒3与转筒2之间设置有喷水管二8;转筒2为内筒2-1和外筒2-2构成的双层夹套结构,转筒2的一端与螺旋进料装置1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一5,另一端与下料装置9安装有密封装置二6;内筒2-1的中心设置有喷水管一7;内筒2-1和外筒2-2之间构成的空间内沿内筒2-1长度方向等距离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隔板2-3,长条形隔板2-3把内筒2-1和外筒2-2之间构成的空间沿内筒2-1长度方向分割成多个独立的通道,每个通道内沿内筒2-1长度方向均布若干数量的螺旋导料板;转筒2轴线沿出料方向向下倾斜2°、5°或10°角。
工作原理:物料由螺旋进料装置1进入转筒2,转筒2端部导料板将物料均匀分配到长条形隔板2-3分割的通道内,随着驱动装置4带动转筒2匀速转动,导料斜板把物料匀速向前推动,同时喷水冷却装置工作,对物料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冷却机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山东化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山东化学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25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监控系统电源智能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用图形化记录方法的测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