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电端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2962.2 | 申请日: | 2010-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8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必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陆鑫;熊须远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导电端子,尤其指一种应用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普遍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机件的讯号传输,其主要是提供外部的电子产品的导电件插入,使外部的导电件与电连接器中的导电端子接触后而接通电路、传输电源或信号。因此,导电端子质量的良莠不仅影响电子产品的机件间讯号传输的可靠度,也会左右电子产品甚至是电子设备的整体运作。
而现有技术的电连接器主要是由绝缘壳体(Housing)与导电端子(Terminal)所构成,绝缘壳体是用以容置导电端子,绝缘壳体可隔绝外部来源的噪声干扰,而导电端子是用以提供外部导电件的插入并接触后而接通电路、传输电源或信号等。然而,由于外部导电件的反复插入使用,容易使绝缘壳体中的导电端子滑动或松脱,造成导电端子与外部导电件电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电子产品或电子设备的电连接性能。因此,业界亟需一种电连接效果稳固的导电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先前技术不尽理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端子,包含有夹持部、套筒部与颈部,颈部用以连接夹持部与套筒部,夹持部可供外部导电件以第一方向插入,而套筒部可供另一外部导电件以第二方向插入,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正交。
此导电端子的颈部的两侧沿第二方向各伸出至少一卡勾。
而导电端子的夹持部包含有底板、一对第一爪部以及一对第二爪部。各第一爪部与底板形成有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开口,各第一开口的距离小于各第一连接部的距离。各第二爪部与底板形成有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开口,各第二开口的距离小于各第二连接部的距离。此外,夹持部的各第一爪部与各第二爪部沿第一方向排列,且各第一爪部的高度小于各第二爪部的高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藉由其颈部的两侧沿第二方向各伸出至少一卡勾,此对卡勾分别与夹持部以及套筒部形成有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且第一夹角小于第二夹角。据此,可用以使此导电端子容易置入绝缘壳体内部,并藉由此卡勾使导电端子能够卡固于绝缘壳体内而不易被拔出,避免因为外部导电件的反复插入使用而造成导电端子的松脱或滑动而影响其电连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藉由此对第二爪部的高度高于此对第一爪部的高度,当导电端子容置于绝缘壳体内时,藉由此对第二爪部可将此空隙处阻隔,形成一个防呆的结构,有效使操作者将外部导电件插入时的位置正确,进一步达到电连接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端子,藉由其底板进一步包含第一凸出部,且此第一凸出部再形成有第二凸出部,用以加强夹持部与外部导电端子的稳固接触,进而使本导电端子的电连接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示意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导电端子。
图2为一示意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导电端子与绝缘壳体。
图3为一局部剖视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导电端子与绝缘壳体。
图4为一示意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导电端子。
图5为一示意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导电端子。
图6为一示意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导电端子与绝缘壳体。
图7为一剖视图,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较佳实施例,为一种导电端子。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导电端子 100
夹持部 1
套筒部 2
颈部 3
第一方向 X
第二方向 Y
卡勾 31
底板 11
第一夹角 S1
第二夹角 S2
第一爪部 12
第二爪部 13
第一连接部 121
第一开口 122
第二连接部 131
第二开口 1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健和兴端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2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