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大微型单相串激电动机功率的接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3030.X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7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凯旋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8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大 微型 单相 电动机 功率 接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结构,尤其是一种增大微型单相串激电动机功率的接线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小型串激单相电动机的接线结构,属于电动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断路器行业的不断发展,断路器越来越小型化及智能化。电动机电压等级化分越来越细。这对断路器及电机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制造小于48V低压串激电动机,常常会遇到低压电动机线径太粗、转速慢、功率不够等问题,普通绕线设备很难满足微型低电压电动机绕线参数的要求;增大了低压串激电动机制造工艺的难度。
如图3所示:为目前常用第一定子线圈1、第二定子线圈5与电枢2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明显得出,第一定子线圈1、第二定子线圈5与电枢2相串联;串联后再与电源相连。所述接线方式不能有效提高电枢的旋转速度,能够有效提高电动机的功率,增加了电动机的设计及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大微型单相串激电动机功率的接线结构,其结构简单,能提高微型单相串激电动机的功率,降低了低压串激电动机的绕线工艺。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增大微型单相串激电动机功率的接线结构,包括定子及位于定子内的第一定子线圈与第二定子线圈,所述第一定子线圈与第二定子线圈间设有电枢,所述电枢能够相对定子转动;所述第一定子线圈与第二定子线圈通过连接线相串联;所述第一定子线圈与第二定子线圈串联后与电枢并联。
所述定子的两侧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刷盒及第二刷盒;第一电源线及第二电源线分别与第一刷盒、第二刷盒内对应于电枢的电极相连。所述定子的两端设有端盖。所述第一电源线与第二电源线间两端的电势差小于等于60V。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第一定子线圈与第二定子线圈通过连接线相串联,第一定子线圈与第二定子线圈串联后与电枢相并联,提高了定子的激磁特性,增大了磁密度,提高了电枢的旋转速度,能够增大电动机的功率;结构简单,降低了低压串激电动机的绕线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等效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单相串激电动机接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定子线圈1、电枢2、第一刷盒3、第一电源线4、第二定子线圈5、定子6、连接线7、第二刷盒8、第二电源线9及端盖10。
如图1所示:所述定子6内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所述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间设有电枢2,所述电枢2能够相对定子6转动。定子6对应于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的两端均设置接线端子。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通过连接线7相串联,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对应于与连接线7相连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枢2的两端相连,从而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串联后与电枢2相并联。
定子6的两侧设置对称分布的第一刷盒3与第二刷盒8,所述第一刷盒3与第二刷盒8内的电极与电枢2的两端相电连接。第一电源线4与第一刷盒3内对应电枢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源线9与第二刷盒8内对应电枢2的另一端相连,从而将电源电压加在电枢2的两端。第一电源线4还与第二定子线圈5对应于与连接线7相连的另一端相连,第二连接线9还与第一定子线圈1对应于与连接线7相连的另一端相连,从而将第一电源线4与第二电源线9间的电源电压同时加在串联后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的两端;从而在电气上,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串联后两端的电压与电枢2两端的电压相同。第一定子线圈1、第二定子线圈5与电枢2间的连接关系可以等效为图2所示的接线结构。第一电源线4与第二电源线9间的电压差小于等于60V,即电枢2两端的电压应满足小于等于60V,本接线方式适用于额定电压小于等于60V的微型低压串激电动机。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电源线4与第二电源线9分别与小于等于60V的电源相连,从而电枢2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串联后的分压也为电源电压,第一定子线圈1与第二定子线圈5串联后,再与电枢2相并联,提高了定子的激磁特性,增大了磁密度,提高了电枢2的旋转速度;从而增大了电动机的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凯旋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凯旋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3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纸分配器
- 下一篇:在基材上形成穿导孔的方法及具有穿导孔的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