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3164.1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6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姜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C7/00 | 分类号: | C25C7/00;C25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树脂 混凝土 电解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槽,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
背景技术
近年由于树脂砼电解槽具有耐腐蚀、高强度等一系列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金、银、镍、钴、铜、铅、锌、锰、铁等金属的电解、电积、电溶生产中。树脂砼电解槽的制作方法也多种多样。中国专利92101714.6即拼装法制作电解槽中,采用槽体逐面浇注拼装在一起,方便施工,但槽体结构简单,无法制作复杂截面的电解槽;中国专利00113488.4即一种玻璃钢-混凝土电解槽制作方法中是混凝土内衬玻璃钢的制作方法,充分利用了混凝土的强度和玻璃钢的耐腐蚀性,但施工周期长,易脱层,不耐撞击,维修成本高;中国专利200310113490.8即树脂混凝土电解槽旋转拼装制作方法是对中国专利92101714.6即拼装法制作电解槽的改进,加工设备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但随着电解槽尺寸的增加,拼装接缝处难以保证其可靠性;中国专利200710070169.4即树脂整体浇铸的电解槽及制作方法中能够制作复杂结构的电解槽,整体结构性能可靠,但电解槽模具的尺寸固定,当电解槽结构或尺寸略有改变时,则需重新设计模具,且模具的制作成本高,制作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树脂砼电解槽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该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各种复杂形状,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且尺寸可以较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包括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一板状槽体、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二板状槽体、经过预制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一板状槽体沿电解槽的长度方向相互连接构成电解槽的侧板,所述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二板状槽体沿电解槽的长度方向相互连接构成电解槽的底板,所述经过预制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与电解槽的侧板和底板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可以为各种复杂的截面形状、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且可制成大尺寸的,同时加工设备简单,生产效率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经过预制的第一板状槽体的长度为2m~3m。
进一步,所述经过预制的第二板状槽体的长度为2m~3m。
进一步,所述电解槽的槽体由树脂混凝土浇铸而成。
进一步,所述树脂为乙烯基酯树脂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侧板和底板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侧板和底板相连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预制式树脂混凝土电解槽包括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一板状槽体、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二板状槽体、经过预制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一板状槽体沿电解槽的长度方向相互连接构成电解槽的侧板,所述至少两个经过预制的第二板状槽体沿电解槽的长度方向相互连接构成电解槽的底板,所述经过预制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分别与电解槽的侧板和底板相互连接。
随着电解工艺与技术的进步,电解槽的尺寸也逐步加大,长度由原来的6m,增加到10m~12m甚至更长,尺寸的改变,对电解槽的制作工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电解槽长方体的特点,将电解槽沿长度方向,分割为若干小段槽体(长度为2m~3m),每一小段槽体分别进行预制,然后,按照尺寸要求将预制好的小段再连接起来,制成大尺寸的电解槽。
例如:电解槽体是由粘合剂和骨料组成的乙烯基酯树脂浇铸制成,其中粘合剂的组成(重量百分比)是:乙烯基酯树脂5%~20%、稀释剂70%~90%、促进剂1%~5%、消泡剂1%~5%、固化剂1%~10%;骨料则由石英砂和短切纤维混合组成,其中石英砂2目~6目40%~60%、8目~10目5%~15%、10目~20目5%~15%、20目~40目5%~15%、40目~60目5%~15%、180目~200目5%~15%;短切纤维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31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刺机针板气囊夹紧装置
- 下一篇:XT-12型通井机天车防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