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消除熔体流动死点的纺丝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4759.9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9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成;陈立军;吴昌木;张尧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 | 分类号: | D01D1/10;D01D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101111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消除 流动 死点 纺丝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纺丝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消除熔体流动死点的纺丝组件。
背景技术
在分纤母丝纤维生产中,一般采用只是外圈一圈有板孔的分纤母丝专用喷丝板,该喷丝板存在有无孔的中心区域。传统的生产分纤母丝的纺丝组件,如图1所示,聚酯熔体通过上过流板12进入砂杯5,经过砂杯5底部的圆形分配板,再经下过流板13向外圈只有一圈有板孔的分纤母丝专用喷丝板9输送,从而不可避免地在喷丝过程中产生熔体流动死点,导致毛丝和断头现象的产生。不仅是存在有无孔中心区域的专用喷丝板易产生熔体流动死点,下过流板13的存在也是产生熔体流动死点的重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的是提供一种在分纤母丝纤维生产中能够消除熔体流动死点的纺丝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够消除熔体流动死点的纺丝组件,可包括上过流盖、组件盖、组件体、砂杯和喷丝板,所述砂杯为环形砂杯,所述环形砂杯的内腔可为环形内腔,所述环形砂杯的中心为实心,所述环形腔内填充有滤砂。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砂杯底部可设有斜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砂杯的内腔底部可设有第一环形滤网。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砂杯与喷丝板之间、斜孔的下方可设有第二环形滤网。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环形滤网与环形砂杯内腔壁之间可设有环形密封圈。
上述方案中,所述环形砂杯底部可设有两圈斜孔。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纺丝组件,可为喷丝板提供均匀的熔体,消除了喷丝板无孔的中心区域的熔体流动死点,从而消除了分纤母丝生产过程中毛丝和断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纺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能够消除熔体流动死点的纺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熔体流动死点的纺丝组件,其包括上过流盖1、组件盖2、组件体3、砂杯5和喷丝板9。组件盖2将上过流盖1、砂杯5和喷丝板9固定在组件体3内。砂杯5为环形砂杯。环形砂杯的内腔为环形内腔,环形腔内填充有滤砂4。环形砂杯中心的实心部分11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上过流板,使得结构更紧凑。
环形砂杯底部设有两圈斜孔10。环形砂杯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一环形滤网7。环形砂杯与喷丝板9之间、斜孔10的下方设有第二环形滤网8。第一环形滤网7与环形砂杯内腔壁之间可设有环形密封圈6。
聚酯熔体经过上过流盖1进入环形砂杯,经过滤砂4和第一环形滤网7过滤,进入环形砂杯底部的斜孔10,然后再经过第二环形滤网8过滤均匀进入只有外圈一圈板孔的喷丝板9。
本实用新型采用环形砂杯,不仅取消了上过流板和下过流板的设置,在结构上更为简单、紧凑。此结构形成的环形过滤横截面,为喷丝板提供均匀的熔体,消除了喷丝板无孔的中心区域的熔体流动死点,从而消除了毛丝和断头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47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布
- 下一篇:基板电镀用的移动式基板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