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5741.0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珍;高海滨;高海荣;郭世栋;周玉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玉珍 |
主分类号: | F23D14/00 | 分类号: | F23D14/00;F23D14/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原油集输工艺中的加热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可调式燃烧器。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油工程中,对于低渗透、含蜡高的原油,在原油集输过程中都要用水套炉对原油进行加热,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以便采出的原油通过管线输送到原油计量站和原油处理站。水套炉是靠加热炉燃烧天然气来实现加热的,原油能否顺利输送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加热炉供给的能量是否充足。加热炉中燃烧器是对水套炉进行加热的装置,点火后天然气是否能充分燃烧,是能否获得最大能量的关键。目前,加热炉中燃烧器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不能方便的调节天然气进气量和空气进气量,不能使天然气充分燃烧,而使水套炉供热不足,出现输油困难,给原油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式燃烧器,可以使天然气充分燃烧,保证水套炉运行正常。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可调式燃烧器,它有燃气管和炉头,燃气管一端连接在炉头上,其特征在于,靠近燃气管另一端的管内装有带若干个细孔的圆型进气板,紧靠进气板一侧安装有控气板,控气板上端活络安装有带转柄的螺杆,螺杆通过螺纹装在固定于燃气管上方的支架上,内径呈喇叭形状的空气管的小口端连通在进气板与炉头之间的燃气管底部的管壁上,空气管大口端朝下。
上述空气管大口端为对称的蝴蝶形的风门,一端带有突起物的弹簧支柱通过弹簧把蝴蝶形的风门板安装在风门上,风门板能围绕弹簧支柱转动,蝴蝶形的风门板不小于蝴蝶形的风门。
上述风门板上设计有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转柄随意调节控气板与进气板的相对位置,准确的调节天然气的进气量,通过转动风门板,调节风门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的控制天然气与空气的进气量,使它们达到最佳混合比,以实现充分燃烧而获得最大的热量,使天然气燃烧充分,既保证水套炉正常运行,又实现了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I部位的A方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II部位的B方向视图。
1-支架,2-转柄,3-螺杆,4-进气板,5-控气板,6-管壁,7-燃气管,8-空气管,9-炉头,10-细孔,11-弹簧支柱,12-风门板,13-弹簧,14-突起物,15-风门,16-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燃烧器,它有燃气管7和炉头9,燃气管7一端连接在炉头9上,其特征在于,靠近燃气管7另一端的管内装有带若干个细孔10的圆型进气板4,紧靠进气板4一侧安装有控气板5,控气板5上端活络安装有带转柄2的螺杆3,螺杆3通过螺纹装在固定于燃气管7上方的支架1上,内径呈喇叭形状的空气管8的小口端连通在进气板4与炉头9之间的燃气管7底部的管壁6上,空气管8大口端朝下;空气管8大口端设有对称的蝴蝶形的风门15,一端带有突起物14的弹簧支柱11通过弹簧13把蝴蝶形的风门板12安装在风门15上,风门板12能围绕弹簧支柱11转动,蝴蝶形的风门板12不小于蝴蝶形的风门15;风门板12上设计有手柄16。
圆型进气板在燃气管内部的安装,可以采用四周焊接,也可采用卡紧等其它方法,属于现有技术。控气板与螺杆的活络安装是指螺杆一端安装在控气板上,螺杆可以自由旋转但不从控气板上脱出,可以采用螺杆一端设有圆形突起物、控气板上端设有圆形卡孔、突起物卡入到卡孔内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亦属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式燃烧器通过转动转柄来调节控气板与进气板的相对位置,当控气板遮挡进气板的面积大时,进气板上的小细孔露出的数量就多,这时天然气的进气量就大,与此相反,当控气板遮挡进气板的面积小时天然气的进气量就小。转动风门板,当风门板遮挡风门的面积大时,风门就小,空气进入量就小,当风门板板遮挡风门的面积小时,风门就大,空气进入量就大。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控气板的位置和风门板的位置,使天然气与空气的进气量达到最佳混合比,实现天然气充分燃烧而获得最大的热量,既保证水套炉正常运行,又实现了节能。
控气板的位置调节原理是本技术领域的现有技术,不再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玉珍,未经周玉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57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