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轮轮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5994.8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4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项泽民;吴林;李瑞瑾;孔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04 | 分类号: | B60B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姚继伟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轮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轮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车轮轮辐。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车轮轮辐一般包括轮辐本体,均匀分布在轮辐本体上的螺栓孔和通风孔,通风孔的设置便于轮胎和轮辋的热量散发,但同时又容易降低轮辐的强度,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辐的受力非常复杂,轮辐在这种复杂的外力作用下,在通风孔处很容易产生裂纹,这样的裂纹对轮辐、车轮乃至整个汽车来说无疑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使轮辐、轮辋产生严重形变,从而极有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因此这种传统的轮辐安全性差、使用寿命也有限。随着人们对车辆安全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种轮辐也到了更新换代的边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度的、使用寿命较长的安全型车轮轮辐,它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轮轮辐,包括轮辐本体、均匀设置在轮辐本体上的螺栓孔和通风孔,其中所述通风孔的周边有翻边。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特征是:
所述翻边和轮辐本体之间的夹角&为20°-60°。
在所述通风孔和螺栓孔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通风孔的周边增加了翻边,首先相当于在通风孔处增加了加强筋,填补了传统轮辐通风孔处强度上的不足,有效降低了通风孔处发生裂纹的危险系数。同样,在所述通风孔和螺栓孔之间设置加强筋,也能有效增加轮辐的抗疲劳 强度,从而也可以提高轮辐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通风孔周边具有翻边,这样通风孔的通风面积更大,整个车轮的散热效果也会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车轮轮辐包括轮辐本体1、均匀设置在轮辐本体1上的螺栓孔2和通风孔3,其中所述通风孔3的周边有翻边3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边301和轮辐本体1之间的夹角&为28°。并且在所述通风孔3和螺栓孔2之间也设置有加强筋4。
以上仅是最佳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与此,例如翻边301和轮辐本体1之间的夹角&还可以为20°、30°、45°或60°;通风孔3和螺栓孔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4的方案也可以有选择地应用。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受最佳实施例的描述限制,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翻边和轮辐本体之间的夹角&,特指翻边与通风孔未翻边前所在的平面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通风孔3的周边增加了翻边301,首先相当于在通风孔3处增加了加强筋,填补了传统轮辐通风孔3处强度上的不足,有效降低了通风孔3处发生裂纹的危险系数。同样,在所述通风孔3和螺栓孔2之间设置加强筋4,也能有效增加轮辐的抗疲劳强度,从而也可以提高轮辐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通风孔3周边具有翻边301,这样通风孔3的通风面积更大,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的散热效果也会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59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牵引的硬连接装置
- 下一篇:电动吸尘黑板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