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水结构的LED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6186.3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5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于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1/00 | 分类号: | F21V3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素兰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水 结构 led 线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装置的线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车灯,摩托车车灯,路灯等LED装置的具有防水结构的线束。
背景技术
LED光源具有成本低廉,发热量小,耗能小,亮度高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被各大车灯厂商所重视。尤其在提倡节能减排等环境保护等相关国家政策出台之后,LED光源更是作为车灯照明的主要光源而被广泛地应用于车灯制造中。然而,目前市贩的LED装置中涉及到的线束均为非防水线束,使用现有技术中无法防水的LED线束很容易由于进水而发生短路,最终导致LED装置受损而无法使用。因此,非防水线束的LED装置会由于天气和使用环境状态的影响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导致加大了成本和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LED线束,可以消除因天气和使用环境对LED装置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保证或延长LED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水结构的LED线束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灯口圈连接,所述盖体中设有细线束,所述盖体上设有线束出口,所述细线束的一端设有与LED基板连接的插头,所述细线束的另一端从线束出口穿出盖体,所述细线束上在位于靠近线束出口处设有线卡子,所述盖体上在线束出口处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上设有多个线束过孔,所述密封塞与线束出口之间、所述线束过孔与所述细线束之间均为密封;所述盖体与灯口圈之间设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线束出口处设有橡胶塞,可以防止液体沿细线束流入灯口盖体内部;在盖体与灯口圈之间设有橡胶圈,可以防止液体从灯口盖的缝隙流入盖体内部。当雨天或者LED灯处于潮湿的使用环境下,液体或潮气都会被橡胶塞和橡胶圈阻拦,而无法通过进入到灯口盖体内,从而起到了防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水结构的LED线束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欲安装密封塞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从前端观察盖体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示I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欲安装密封塞的盖体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安装密封塞后的盖体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在图6所示位置的基础上沿水平方向剖切的剖视图;
图8-1是图1所示盖体和密封圈的结构视图;
图8-2是图8-1中所示A-A剖面图;
图9-1是密封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2是图9-1所示密封圈的端向视图;
图9-3是图9-2所示密封圈的B-B剖面图;
图10-1和密封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2是图10-1所示密封塞的端向视图;
图10-3是图10-2所示密封圈的C-C剖面图;
图11是线卡子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线束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盖体 2——密封塞 3——密封圈 4——线卡子
5——线束 6——线束出口 7——灯口圈 8——LED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2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水结构的LED线束,包括盖体1,所述盖体1与灯口圈7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盖体1中设有细线束5,所述盖体1上设有线束出口6,所述细线束5的一端设有与LED基板连接的插头,所述细线束5的另一端从线束出口6穿出盖体1,所述细线束5上在位于靠近线束出口6处设有线卡子4,所述盖体1上在线束出口6处设有密封塞2,图10-1和10-2和图10-3中示出了该密封塞的结构,所述密封塞2上设有多个线束过孔21,所述密封塞2上线束过孔21的个数与细线束所含线的根数相同,所述密封塞2的外圈上设有多圈凸起22,所述密封塞2设有加强筋。所述密封塞2与线束出口6之间、所述线束过孔21与所述细线束5之间均为密封;所述盖体1与灯口圈7之间设有密封圈3,如图1和图8-1和图8-2所示,密封圈3是放在盖体1上的一个台阶凹槽11中,该台阶凹槽11是用来固定灯口圈7的,如图7所示,所述密封圈3的径向截面为内窄外宽,如图9-3所示。所述密封塞2和密封圈3的材质均为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61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并网电站智能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串联型风力发电机组低电压穿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