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漂流河道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7532.X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0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徐总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总球 |
主分类号: | A63G21/18 | 分类号: | A63G21/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罗晓林;李志强 |
地址: | 511515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流 河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流用河道,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水上娱乐的漂流河道的结构。
背景技术
激流勇进的水上漂流是一项深受民众喜爱的水上活动,但是漂流活动不同于其他户外旅游活动,它对漂流河道、漂流工具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为营造惊险刺激的氛围,漂流河道多沿山涧设计并依山涧的走势蜿蜒而下,多处的激流回旋、激流跌水(快速下降)为漂流河道所必须具备,于是漂流艇与河道侧壁间的碰撞和漂流艇底与河道底面间的摩擦就在所难免,漂流艇的损耗很大,漂流成本居高不下,且游客于漂流中也易出现撞伤、翻艇等事故,危及人身安全,事故的隐患对漂流场业者和游客形成了威胁。例如对激流回旋、激流跌水段河道,大落差造成下降速度过快,若不采取措施及时缓解水流的下落速度和冲击力,对游客和漂流艇都存有莫大的碰撞损伤和翻艇风险;于是,许多业者提出了漂流河道结构的改进方案,主要方法是激流回旋、激流跌水段河道的尾段与一“深”潭相接,该潭深度多为30~60厘米,以此猛然降低水流速度和改变水流方向,但此举实用效果有限,碰撞和翻艇现象仍大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娱乐已成为生活中可缺少的元素,有惊无险的水上漂流场所于更是人声鼎沸、应接不暇,那么如何以最少的投入解决碰撞和翻艇带给业者和游客的未知风险,尽量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用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漂流河道安全性的河道设计方案,以将碰撞、翻艇等事故率尽量降低,并减少漂流艇的损耗、向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根据上述目的设计了一种漂流河道的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常规段河道、回旋下降段河道和激流跌水段河道,所述回旋下降和激流跌水段河道的尾段与减速和/或导向潭连通,所述的减速和/或导向潭结构为倒凸字形的阶梯潭,该阶梯潭由主潭和辅潭组成,即在主潭潭底的中部向下挖制一个继续下降的潭中潭——辅潭;或者,所述的减速和/或导向潭的潭底筑设有呈井字、田字或多重井字、多重田字形的砖混结构,该砖混结构就地下陷。由此,以便进一步地将水的冲力向下引向且由地面承受或是分散水的冲击力,而非产生较大的水平冲击力由漂流艇体和乘坐的游客承受。实施时,所述主潭至少为2.5×2.5米见方,深度0.3~0.6米;所述辅潭为0.5~1×0.5~1米见方,深度0.1~0.5米。同时,在减速和/或导向潭的进口和/或出口处设有导流导向装置,即为了进一步疏导水流,所述的导流导向装置于减速和/或导向潭的出口处呈顺流楔形状;所述的导流导向装置于减速和/或导向潭的进口处呈逆流楔形状。在此,顺流楔形是指顺水流方向坡度由低到高,逆流楔形是指顺水流方向坡度由高到低。
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流畅、实用性强,以简易的结构造型在极小的空间内大幅度削减水流的冲击力并有效地使水流自然转向甚至90度转向,提高了载人漂流艇的自主过弯能力,使漂流艇碰撞河道侧壁和翻艇成为小概率事件,有力地保障了游客的安全,使游客于有惊无险中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日。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简图;附图2是附图1中设有导流导向装置和辅潭的减速和/或导向潭的俯视示意简图;附图3是附图1中设有导流导向装置的减速和/或导向潭的俯视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旨是寻找一种解决漂流过程中,于激流回旋、激流跌水(快速下降)处碰撞损伤和翻艇事故频发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在激流回旋过程中水流和漂流艇自然和自主换向、在激流跌水(快速下降)过程中水流和漂流艇自然和自主刹车式减速且将对漂流艇和游客的冲击力降至最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总球,未经徐总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75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便更换灯杯与驱动器的LED灯
- 下一篇:超高压液环式等温压缩机用密封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