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徒手心肺复苏垫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7624.8 | 申请日: | 2010-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0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社堂;刘桂光;杨新谱;钱晓峰;李学强;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社堂;刘桂光;杨新谱 |
主分类号: | A61H31/00 | 分类号: | A61H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徒手 复苏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操作时的辅助器械,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心肺复苏有一整套的技术操作标准,如果冲击式按压、猛压,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左右摆动,手指压在胸壁上等用力不当易产生冲击力,引起肋骨及肋骨软骨交界处骨折。而且,操作时没有量化标准,未经严格培训的非医务人员,操作起来难度大,频率及按压深度无法把握,抢救成功率低,并发症多。对体质异常的患者,医务人员标准化操作时,也偶有骨折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心肺复苏时产生的冲击力,量化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标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徒手心肺复苏垫,能避免肋骨及肋骨软骨交界处骨折,引导胸外按压的频率、幅度,提高心肺复苏的可操作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固定连接片连接信号处理显示器(包括:显示屏、节拍发生器、蜂鸣器、中央处理器、电池)与心肺复苏垫,位移感应元件位于心肺复苏垫中央,紧贴心肺复苏垫外套底层,感应按压深度,转化为电信号,通过传感线路传入信号处理显示器,在显示频上显示按压幅度,同时信号处理显示器内蜂鸣器以100次/分钟频率的脉冲发出鸣叫,引导按压频率。
正常成人锁骨中线至前中线的距离为8~10厘米。胸骨下角正常为70°~110°,体型瘦长者较小,矮胖者较大,深呼气时可稍增宽。成人手掌宽度在10厘米左右。心肺复苏垫宽度和长度以通过中心点的线段计算,其宽度范围为8~12厘米,长度小于20厘米,下端角度大于110°,厚度因填充物而异。我们选用标准心肺复苏垫宽度为10厘米、长度为16厘米,下端角度在110°的基础上采用圆弧形。填充物质量轻、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当压力在一定范围内逐渐变化时,形状不变,压力变化快及较大时产生冲击力,形状发生变化,分散冲击力,填充物可选用小的植物种子及种子壳、人工合成较轻的细微粒。心肺复苏垫外套为棉布及类似软材料,心肺复苏垫可塑性强,能与人体胸部紧密结合,不留缝隙,心肺复苏时按压力量沿心肺复苏垫传递,产生冲击力时,填充物的变形使冲击力得到缓冲,能向两侧分散,从而减轻冲击力造成的影响,避免肋骨及肋骨软骨交界处骨折,同时心肺复苏垫的可塑性使之能与不同人体手掌吻合,增加心肺复苏操作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减少心肺复苏按压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骨折等并发症,量化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标准,提高心肺复苏的可操作性,增加抢救成功的机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心肺复苏垫主视图。
图3是心肺复苏垫纵剖面左视图。
图中1.信号处理显示器 2.传感线路 3.固定连接片 4.心肺复苏垫 5.位移感应元件 6.心肺复苏垫外套 7.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时,将心肺复苏垫(4)中间下端与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处平齐,打开 信号处理显示器(1)开关,蜂鸣器以100次/分钟频率的脉冲发出鸣叫,一只手掌根紧贴心肺复苏垫(4)上,另一只手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手指脱离心肺复苏垫(4),在蜂鸣器引导下按压,产生冲击力时填充物(7)变形,缓解冲击力,垂直压力通过填充物(7)传向紧贴心肺复苏垫外套(6)底层的位移感应元件(5),传感线路(2)把感应信号传到信号处理显示器(1),在显示频上显示按压幅度,操作人员以胸骨下陷幅度4~5cm进行按压。按压30次,吹气2次(30∶2),如此反复进行。便携式徒手心肺复苏垫使用方便,能减少冲击力,避免患者肋骨及肋骨软骨交界处骨折,引导操作人员按心肺复苏标准规范量化操作,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社堂;刘桂光;杨新谱,未经陈社堂;刘桂光;杨新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76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