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8170.6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1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卿;张占发;张本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俊卿;张占发;张本岩 |
主分类号: | F01N13/08 | 分类号: | F01N13/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浩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排气管 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辅助备用件,尤其是一种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汽车,尤其是中小型车,其排气管都位于汽车的底部,距离地面较近,而在一些多雨地带,特别是夏季雨季高峰期时,常常会造成路面积水,当路面积水水位高于汽车排气管后,常常会导致汽车排气管进水,这不仅会造成汽车熄火,还会引起汽车启动故障;特别是刚刚经过长时间运转的汽车,由于发动机缸内温度极高,当水通过排气管进入发动机缸内时,有可能会直接导致爆缸,使发动机缸开裂,给车主造成极大的损失;在一些交通繁忙的路段上,汽车熄火必然导致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了正常交通秩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汽车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趟水过河时,也有可能造成排气管进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以解决排气管的管口离地面较近的汽车的排气管容易进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包括软管,所述的软管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汽车排气管密封连接的接头,软管远离其接头的管体上具有用于与汽车车身固定配合的吸附装置。
所述的接头为径向可收张的弹性接头。
所述的软管为轴向可伸缩软管。
所述的接头的内壁上具有一个周向的台阶面,所述的台阶面上垫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接头的外周面上套设有箍紧装置。
所述的箍紧装置为锁扣或环箍。
所述的吸附装置为磁铁。
所述的磁铁的外部包设有用于防止划伤汽车车身的柔性套。
所述的吸附装置为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采用软管,在遇到路面积水较深的情况或需要趟水过河时,可通过所述的接头方便的与汽车排气管密封连接,然后根据需要将所述软管的另一端引上车身较高的位置,然后通过所述的吸附装置固定,这样间接的升高了汽车排气管排气口的位置,解决了排气管被水淹没而进水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接头采用弹性接头,这样可适用于不同管径的汽车排气管;所述的软管采用轴向可伸缩的软管,这样在不使用时将其收合,方便存放和携带;在所述的接头的内部设置密封圈,进一步保证了接头与汽车排气管的密封连接;在所述的接头上套设箍紧装置,这样可进一步的保证接头与汽车排气管配合的可靠性;所述的箍紧装置采用锁扣或者环箍,这样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的快捷拆装,方便使用;所述的吸附装置采用磁铁,可根据需要方便的将所述的软管固定于车身;在所述的磁铁的外部包设柔性套,可避免磁铁与车身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划伤车身;所述的吸附装置还可以采用吸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环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的实施例1,由软管1、接头2及吸附装置组成;软管1采用轴向可伸缩的软管软管1的一端具有用于与汽车排气管密封连接的接头2,接头2的可在其径向弹性收张,用于与不同管径的汽车排气管配合连接,接头2的内壁上具有周向的台阶面,台阶面垫设有密封圈8,密封圈8用于保证接头2与汽车排气管口的密封配合;接头2的外周向上套设有箍紧装置,箍紧装置采用环箍3(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的箍紧装置还可以采用弹性箍或者锁扣),方便拆装;软管1远离接头2的一端固定有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可采用粘接、捆绑、嵌入等形式与软管1连接,吸附装置采用磁铁4,磁铁4的外部包设有柔性套5,柔性套5采用网眼布或纱布等材料制成,用于避免磁铁4与汽车车身直接接触而划伤车身;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接头2与汽车排气管6密封连接,然后通过快捷锁扣3进一步固定,将软管1的另一端拉升至汽车7的车身较高位置,然后通过吸附装置与车身固定,即可间接将汽车排气管6的排气口提升至较高位置,从而避免汽车排气管6进水。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排气管防进水装置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吸附装置采用吸盘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俊卿;张占发;张本岩,未经徐俊卿;张占发;张本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81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转速控制器
- 下一篇:汽轮机末级整体铸造隔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