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下腹部磁场固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8398.5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4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康文博;郭树忠;夏炜;刘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哺乳动物 下腹部 磁场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下腹部磁场固定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小型哺乳动物如大鼠下腹部磁场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建立动物局部应用磁性药物模型是开发创新型用药途径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手段,而外磁场固定装置即是模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理想的外磁场固定装置将有助于更科学、更准确地对输注到实验动物体内的磁性药物施加影响,认识磁性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探索磁性药物局部应用的前景。但目前在医学实验中还没有合适的可用于小型哺乳动物局部应用磁性药物时外磁场的固定装置,因此无法建立有研究价值的可重复、易控制的小型哺乳动物局部应用磁性药物模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哺乳动物腹部磁场的固定装置,以方便用于建立有医学研究价值的可重复、易控制的小型哺乳动物局部应用磁性药物模型。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下腹部磁场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对称的半笼形框架,各框架由若干根纵向钢管与联接纵向钢管上端和下端的两个弧形箍构成,两个半笼形框架上端的弧形箍组成上端弧形箍对,两个半笼形框架下端的弧形箍组成下端弧形箍对,上端和下端弧形箍对均通过轴-套连接结构实现左、右半笼形框架沿轴-套连接结构的轴线合拢或打开;上端或下端的弧形箍对中,其中一个弧形箍的自由端部设有紧固件,在左、右半笼形框架合拢时可将该弧形箍自由端部与其相对的另一个弧形箍自由端部连接固定;所述左、右半笼形框架合拢时,每个半笼形框架相对小动物腹部的纵向钢管上均设有一个镶框,两镶框左右对称,镶框中镶嵌有磁钢或有机玻璃。
上述方案中,所述左、右半笼形框架合拢时,每个半笼形框架相对小动物背部的纵向钢管上均设有一个背板,两背板左右对称。所述纵向钢管通过套管结构实现半笼形框架纵向的延长或缩短。所述纵向钢管和弧形箍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小型、轻便、坚固、可调节、灵活性强等优点。使用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大鼠局部应用磁性药物的研究,能够造成只需进行一次造模手术,术后血管留置针局部输注磁性药物,外磁场配合作用,即可形成安全、有效、可重复、易控制、能发生稳定性磁性药物局部聚集的理想结果;同时,由于装置由刚性材料制成,在保证大鼠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限制了大鼠术后的不必要活动,起到了保证术区不被噬咬、挠抓进而破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合拢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1图2中:1、轴-套连接结构;2、弧形箍;3、纵向钢管;4、镶框;5、背板;6、紧固件;7、磁钢或有机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小型哺乳动物下腹部磁场固定装置,包括左、右对称的半笼形框架,各框架由若干根纵向钢管3与联接纵向钢管上端和下端的两个弧形箍2构成,两个半笼形框架上端的弧形箍2组成上端弧形箍对(裤带结构),两个半笼形框架下端的弧形箍2组成下端弧形箍对,上端和下端弧形箍对均通过轴-套连接结构1实现左、右半笼形框架沿轴-套连接结构的轴线合拢或打开;上端或下端的弧形箍对中,其中一个弧形箍的自由端部设有紧固件6,在左、右半笼形框架合拢时可将该弧形箍自由端部与其相对的另一个弧形箍自由端部连接固定(图2),紧固件6可用螺母,拧紧后可将合拢后的两框架口径固定。左、右半笼形框架合拢时,每个半笼形框架相对小动物腹部的纵向钢管3上均设有一个镶框4,两镶框左右对称;每个半笼形框架相对小动物背部的纵向钢管上均设有一个背板,两背板左右对称。镶框4中镶嵌有磁钢或有机玻璃7。例如,镶框4内侧周围可设有凹槽,并有一圈铁片围成的托底,将适合凹槽尺寸的永磁铁镶嵌并吸引固定于其中,且可根据需要随时轻松卸除。另外,凹槽内侧托底上留有小钻孔,可在不需放置磁铁时,将合适尺寸的有机玻璃薄片用小螺母固定于其上,以便于在不影响观察的前提下,保护实验动物手术区域。
左、右半笼形框架合拢时,纵向钢管3可采用两段的“套管结构”(图中未画出),其纵向钢架前半段为内轴,后半段为套管,半笼形框架通过以上结构实现纵向的延长或缩短。纵向钢管3和弧形箍2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实验小动物佩戴此装置后,头部、四肢、尿道开口及肛门均裸露于装置之外,因此,除脊柱运动受装置刚性结构限制外,其余活动均不受任何影响。
以下为采用本装置实现建立稳定的大鼠下腹部皮瓣局部应用磁性药物模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以大鼠股动脉分支——腹壁浅动脉为蒂,在大鼠下腹部一侧设计4×4cm矩型岛状皮瓣(亦可为下腹部皮瓣移植模型),将皮瓣侧股动脉以其腹壁浅动脉分支处为起点向远端游离约3~5cm,将此段中的分支血管结扎或电凝;用一合适型号静脉留置针逆行置入游离出来的股动脉中,针头置于腹壁浅动脉分支处下游约0.3~0.5cm处,丝线固定留置针;原位缝合大鼠下腹部皮瓣,将留置针的给药导管引出并固定于腹部皮肤。将本装置打开(图1状态),置入大鼠,调整大鼠位置,使其头、尾、四肢伸出装置之外,并使其下腹部皮瓣恰好位于装置下腹部的镶框4之上,调整装置纵向长短,将装置合拢(图2),7号丝线穿过大鼠背侧头、尾部皮肤缠绕固定装置,同时用丝线将留置针给药导管固定于装置合适位置,使导管游离端位于大鼠背部进行保护。将大鼠术侧装置的镶框4中嵌入合适磁场强度(如2400GS)的实验用钕铁硼片状永磁铁,是为外磁场。根据实验需要,用微量注射泵恒速向留置针中输入合适剂量(根据实验需要)磁性药物,输注时间为15min,待外磁场作用合适时间(如3h)后,将镶框4磁铁取出,是为一次给药,给药后即刻用125u/ml肝素0.5ml封闭留置针导管(留置针总容量为0.5ml),并每隔12h封管一次。以后每隔药物半衰期重复给药,步骤同上。各取10只大鼠佩戴以上装置,以术区腹部是否添加外部磁场为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此外磁场固定装置对磁性药物在实验动物局部分布的影响。按照以上方法局部输注磁性药物3h后,即刻取大鼠术区组织(下腹部皮瓣)行原子吸收法测铁元素浓度间接反映磁性载体及磁性药物组织浓度,实践证明,实验组局部铁元素浓度为235.8ug/g,与对照组87.6ug/g相比,p<0.01,有统计学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8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