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音频感应加热扩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19788.4 | 申请日: | 2010-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854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盛力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42 | 分类号: | C21D1/42;C23C10/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感应 加热 扩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扩散装置,尤其是一种超音频感应加热扩散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高碳钢丝金属线表面镀铜镀锌后的加热扩散装置,属于电磁加热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电镀钢丝热扩散基本上采用马弗炉加热扩散,或流沙床加热扩散。所述加热扩散的原理是钢帘线的半成品钢丝经过镀铜镀锌后,通过加热把两种材料进行扩散形成黄铜,便于后道湿拉机对钢丝进行拉拔。
上述马弗炉或流沙床的加热扩散装置在加热扩散时,具有如下不足:1、钢丝加热不均,形成热扩散效果不好;2、钢丝与高温流沙直接接触,表面有微小损伤,对钢丝强度造成损失,影响后道湿拉机的拉拔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超音频感应加热扩散装置,其结构简单,加热效率高,加热扩散及稳定性好,对钢丝强度影响小,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超音频感应加热扩散装置,包括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上缠绕有加热线圈。
所述加热管为陶瓷管。所述加热线圈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加热线圈利用第一端及第二端与超音频电源相电连接。所述超音频电源的频率为6~10KHz。
所述加热管内设有钢丝。所述加热管的个数为1~100个。所述加热线圈的材料包括铜。所述加热线圈内设有冷却水,所述冷却水能够相对加热线圈流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陶瓷管上缠绕加热线圈,加热线圈与超音频电源相连,钢丝穿过陶瓷管;超音频电源上电时,加热线圈与超音频电源构成闭合回路内产生感应电流,并会在陶瓷管内产生涡流,从而对钢丝进行加热,钢丝表面的镀层达到相应的温度时就会完成扩散;加热均匀,热扩散效果好,加热扩散过程中,不与钢丝相接触,不会对钢丝的强度造成损失,加热效率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加热线圈1、加热管2、钢丝3、第一端4及第二端5。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加热管2至少为1个,加热管2为耐高温的陶瓷管。所述加热管2上缠绕有若干圈加热线圈1,所述加热线圈1与加热管2相配合固定。加热管2间平行放置,且均匀分布在加热线圈1内。加热管2的数量根据加热钢丝3的数量设置,一般为1~100个。加热线圈1为铜管,加热线圈1具有第一端4与第二端5,所述第二端5与第一端4分别位于加热线圈1相应的两端。加热线圈1的第一端4与第二端5分别与超音频电源相电连接,超音频电源与加热线圈1的第一端4及第二端5相连后,形成闭合回路。加热线圈1的铜管内设有冷却水,所述冷却水用于降低加热线圈1工作时的温度,冷却水能够在加热线圈1内循环流动。超音频电源的工作频率为6~10KHz,超音频电源与加热线圈1间的闭合回路通电时,能够在加热线圈1内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交变磁场。
如图1和图2所示:工作时,超音频电源与加热线圈1的第一端4与第二端5相电连接,并在加热线圈1内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在加热管2内产生交变磁场。加热管2内设有钢丝3,所述钢丝3沿加热管2的轴向方向通过加热管2。当钢丝3位于加热管2内时,加热线圈1产生的涡流会使钢丝3的表面发热;钢丝3表面的镀层达到相应温度时,能够完成钢丝3镀铜镀锌后的热扩散,加热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在陶瓷管上缠绕加热线圈1,加热线圈1与超音频电源相连,钢丝3穿过陶瓷管;超音频电源上电时,加热线圈1与超音频电源构成闭合回路内产生感应电流,并会在陶瓷管内产生涡流,从而对钢丝3进行加热,钢丝3表面的镀层达到相应的温度时就会完成扩散;加热均匀,热扩散效果好,加热扩散过程中,不与钢丝相接触,不会对钢丝的强度造成损失,加热效率高,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盛力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盛力达机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9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文档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