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井电缆和井下仪器连接的电缆头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0366.9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10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胡亚武;蒋长青;尹国平;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4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井 电缆 井下 仪器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头技术领域,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测井电缆与井下仪器连接的电缆接头。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了解已钻成井眼的井下情况,根据钻井设计,在一定的井深位置需要对井下情况进行测试,在实施测试时使用的测井仪器需要采用专用测井电缆将测试仪器下入井内。
电缆头(俗称马笼头)是测井电缆与井下测井仪器间的连接专用设备。石油测井领域中,现用电缆头,其结构主要包括与井下仪器连接的仪器接口单元,和与仪器接口单元连接的拉力杆单元。
如公告号为201013362,公告日为2008年1月30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石油测井仪器和测井电缆之间的专用连接装置测井电缆马笼头,包括接口部分,安全拉力部分,以及信号传输部分。上述三部分均置于电缆马笼头外壳中,其特征是:接口部分位于电缆马笼头两端,快接鱼雷接口端与安全拉力部分相连;安全拉力部分下端与仪器接口端相连。信号传输部分通过接线柱、信号线、胶囊以及过线筒实现信号传输以及密封绝缘性能。效果是:实现快接鱼雷公头与电缆马笼头硬连接。缩短了电缆马笼头长度,提高了其可靠性,降低维护频率,方便维修,提高仪器可靠性。
这样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无打捞头设计,一但仪器遇卡,不能用新型的三爪或五爪卡瓦式打捞工具对井下仪器进行打捞;二是电缆头本体没设计剪切弱点,在打捞作业上提仪器串的过程中存在拉坏井下仪器的风险;三是电缆头拉力杆单元内腔多采用填充胶状密封脂的方式来提高电缆端部缆芯间的绝缘,每次下井后都要重新加注胶状密封脂,保养烦琐;四是电缆头尾部无电缆保护胶套,电缆头尾部电缆受损伤的可能性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测井电缆和井下仪器连接的电缆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当仪器遇卡,不能用打捞工具对井下仪器进行打捞的技术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现有电缆头无剪切弱点设计、保养烦琐和电缆头尾部容易受损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测井电缆和井下仪器连接的电缆头,包括拉力杆单元,和连接在拉力杆单元一端的仪器接口单元,其特征在于:拉力杆单元另一端连接有打捞头单元,所述打捞头单元包括打捞头、快速鱼雷总成和锥弹簧橡胶头,在打捞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快速鱼雷总成和锥弹簧橡胶头经通孔安装在打捞头上,打捞头上端部的尺寸与卡瓦式打捞工具相匹配,打捞头下端通过剪切螺钉与拉力杆单元相连。
所述打捞头的形状为圆形,所述通孔沿打捞头的轴向设置。
所述快速鱼雷总成为现有技术,快速鱼雷总成的下端通过连接螺套与拉力杆单元的连接拉杆相连,上端置于锥弹簧橡胶头的内孔中。其外形为圆柱形,主要包括连接螺套、高压插针、密封接头、密封顶丝、注油顶丝、密封圈、电缆锥框、鱼雷外壳、隔离胶套。
所述锥弹簧橡胶头外形为圆锥形,沿轴向加工有用于快速鱼雷总成扶正的通孔,测井电缆通过通孔与快速鱼雷总成连接。
所述拉力杆单元内腔中设置有平衡管和连接拉杆,平衡管与连接拉杆之间的形成环形空间,环形空间内填充设置有硅油,形成液压平衡及拉力杆单元。
所述仪器接口单元是现有技术,其外形为圆柱形,包含下护帽、连接螺母、O形密封圈、定位销、弹簧卡瓦、28芯插头,28芯插头安装在液压平衡及拉力杆单元的密封短节内;仪器接口单元上端通过连接螺母与液压平衡及拉力杆单元的密封短节相连,下端为5700测井仪非WTS标准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03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