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扭转减振器阻尼系统双碟形垫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0695.3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47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李江;宋景喜;蒋涛;吴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33 | 分类号: | F16F15/133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白冬冬 |
地址: | 130103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扭转 减振器 阻尼 系统 双碟形 垫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离合器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离合器在传动系中起着传扭、分离传动、减振和过载保护等多重功能,其品质的好坏攸关整个汽车的性能。在汽车行使过程中,传动系传递发动机扭矩时,由于内燃机工作不平衡,转矩周期性的发生变化会引起传动系统振动。扭转减振器的应用在降低噪声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扭转减振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当离合器长时间使用后,各阻尼元件由于旋转摩擦会产生磨损,在铆接后轴向空间已经固定,各元件间由于磨损会产生空隙松动,当离合器工作时处于高速旋转状态,零件的松动必将引起噪声,使整个传动系统发生异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各阻尼元件产生磨损空隙时能够填充此空隙,从而减少因空隙松动引起噪声的离合器扭转减振器阻尼系统双碟形垫圈结构。
本实用新型上碟形垫圈和下碟形垫圈成弓形,并且上碟形垫圈和下碟形垫圈弓形凹面相对安装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是一种重要的阻尼元件,通过碟形垫圈轴向力的作用使各阻尼件与盘毂之间产生摩擦力。铆接时碟形垫圈本身处于受压状态,碟区压缩。当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其他阻尼元件产生磨损出现空隙时,碟形垫圈靠自身回弹填补空隙使各阻尼件继续发挥作用。采用双碟形垫圈对装的方式可以在不增大碟形垫圈力的前提下,轴向方向大大增加回弹补偿量,在其他相接触阻尼件及自身磨损时仍有足够的回弹能力,始终处于压紧状态,保证了滞后值的稳定性,同时消除了零件磨损后造成的松动异响,降低了离合器异响的发生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离合器中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上碟形垫圈1和下碟形垫圈2成弓形,并且上碟形垫圈1和下碟形垫圈2弓形凹面相对安装在一起。
从动盘总成初始设计为一个碟形垫圈,预减振滞后值要求范围在1.8-2.9Nm之间,值高于以往类似产品4-5倍并且范围较窄,对其他阻尼件的压力增大加剧了磨损,将影响负荷值的范围而无法满足客户规定的滞后值要求。
本实用新型将两个碟形垫圈大端相对安装,总成铆接后碟垫处于压缩状态,当接触阻尼件发生磨损时碟形垫圈回弹填补空间,由于两件相对安装,使各个阻尼件与盘毂之间始终处于紧密接触状态。压缩量╳2,相当于两个碟形垫圈的压缩量。在有限空间范围内增大了碟形垫圈的支撑空间。
当间距盘、阻尼环、预减振套板等件出现磨损时轴向尺寸减小,碟形垫圈自身弹性起作用,压缩量会减小,轴向尺寸增大填补周围减小尺寸,推动盘毂、预减振系统、阻尼环之间仍然保持紧密接触。整个系统间隙随磨损自动补偿,解决了调整余地不足情况下增大碟形垫圈的补偿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0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液压回转减速机
- 下一篇:一种可更换式耐磨型汽车减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