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测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0716.1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9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陶旭;唐康来;陈磊;周建波;常延杰;曹洪辉;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107 | 分类号: | A61B5/107;A61B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肌腱 骨头 连接 术后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器械,适用于对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愈合情况的研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组成,肩袖损伤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临床问题,目前关于腱-骨愈合机制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前交叉韧带断裂后的修复、重建。由于,不同的损伤情况和修补方式对腱-骨愈合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界面的处理对肩袖止点的腱-骨愈合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有相关的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测量装置来对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通常都是利用相关仪器,采用模拟生理拉应力来测量承受应力数据来评估愈合情况,通常,对腱-骨愈合情况的测量装置通常是采用微距离测量装置,但这种测量装置结构复杂,特别是设置在微距处理器两端头用于将微距离测量装置固定在标本的刀片过于尖锐,在单纯测骨头与骨头之间的损伤愈合较实用,在测量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愈合存在易将肌腱等软组织切割的弊端,且存在刀片固定在肌腱等软组织上还存在固定不牢,容易摆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对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愈合情况的研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专用测量装置,解决稳定固定在肌腱上且简单有效的测量出承受应力数据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测量装置,包括套管、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尺条、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游标及和两个钉子状固定脚,其中,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尺条沿着套管长轴方向平移的活套插入在套管内,尺条的端头设置在套管外,套管上设有固定尺条的套管螺钉,尺条的刻度最小分度是1毫米;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游标沿着长条形尺条长轴方向滑动的配套在尺条上,游标的刻度最小分度是0.9毫米,游标上设置有将游标固定在尺条上的游标螺钉;两个钉子状固定脚,其中一个固定脚固定在套管上,另一个固定在游标的零刻度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测量装置,工作的原理类似于游标卡 尺,使用时,首先将两个固定脚分别固定在骨头和肌腱上,这时,测量装置中处于以下状态,即长条形尺条沿着套筒长轴方向从套管内平移伸出滑动,游标沿着尺条长轴方向平移滑动;先调整长条形尺条,使尺条的零刻度处与游标的零刻度处相互对齐,再通过套管螺钉将长条形尺条固定,形成长条形尺条与套管位置的相对固定。
再采用模拟生理拉应力的方式用外力拉所要检测的部位,使手术后的腱-骨愈合处进行位移变形,由于两个固定脚中一个固定脚固定在套管上,另一个固定在游标的零刻度处,当腱-骨愈合处进行位移变形时,游标会相对尺条进行滑动位移,从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尺条上和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游标就能准确读出位移的间隙,从而达到测距的效果;另外由于固定脚成钉子状,能方便的利用钉子状的固定脚固定在肌腱上,克服了摆动的缺陷,能达到稳定固定在肌腱上且简单准确有效的测量出承受应力数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M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肌腱和骨头连接部手术后的测量装置,包括套管1、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尺条4、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游标5及和一个钉子状固定脚6和另一个钉子状固定脚9,其中,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尺条4沿着套管1长轴方向平移的活套插入在套管1内,尺条4的端头设置在套管1外,套管1上设有固定尺条4的套管螺钉2,尺条4的刻度最小分度是1毫米;带有刻度标记的长条形游标5沿着长条形尺条4长轴方向滑动的配套在尺条4上,游标5的刻度最小分度是0.9毫米,游标5上设置有将游标固定在尺条4上的游标螺钉3;其中一个固定脚6固定在游标5的零刻度处,另一个固定脚9固定在套管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0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