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水稻、小麦联合收割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0755.1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4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康运好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运好 |
主分类号: | A01D41/08 | 分类号: | A01D41/08;A01F12/10;A01F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720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水稻 小麦 联合收割机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用具,具体为微型水稻、小麦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目前,联合收割机多为大型,在秋收时节大面积农作物收割时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体积大,只适合平原大面积作物的收割、脱粒。对于一些不平整的山地和小面积地块就无法施展。现在也有一些小型的联合收割机械,虽然体型小,但价格昂贵,广大农民只能望机兴叹,尽管可以租赁,但由于农时的限制常常难顾全局。所以,以人工收割再行脱粒至今仍然占据相当的比重。要想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一种体积小,价格低,操作方便的联合收割机是广大农民的热切盼望。
发明内容:针对以上机型的弊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新的水稻、小麦联合收割机。它改变了传统的先收割再转入脱粒的工作程序。而是先脱粒再收割。这样,整个机型就必须做出改进:收割刀具后移,脱粒装置前置。原有的脱粒部件是硬性圆筒形,上面安有铁齿,体积大且只是一个方向旋转,这样一是导致体积大,重量也大,二是限制了割幅,降低了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将硬性圆筒形的脱粒部件改进为软形的齿形工作带和如弦月形状的弧形板(以下称弦月板)。类似将圆筒一分为二。软形的齿形工作带在弦月板上运转,完成脱粒工作。工作带内外设有内挡板与外罩,植株经过工作带与外罩之间的缝隙导入并脱粒。工作带前后各安装一道螺旋软屏,既不影响植株的进入,又可以防止脱下的谷粒外露,在风力的作用下经风管传送到底板上的装载箱。为了使植株顺利的进入脱粒程序,在内挡板下方各加设一根螺旋体,内挡板前方下端加设三角形分禾板。脱粒后的植株由安装在底板上的齿形割刀割掉。整个过程是在动力机带动驱动链组使机械自行时同步完成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是将传统的收割模式进行调整,先脱粒再收割。它由内挡板,动力机,装载箱,底轮,底板,齿形割刀,由轴,驱动链组,分禾板,螺旋体,齿形工作带,弦月板,外罩,风管组成,内挡板前端下方加设分禾板,内挡板两侧下方各加设一条螺旋体,弦月板安装在内挡板两侧,动力机安装在内挡板下方,齿形割刀后置在底板上,通过曲轴、驱动链组与动力机相连,风管安装在外罩上,一端与安装在底板上的装载箱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过如此改进,缩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增加了机械的适应性,而且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更主要的是,它使广大农民告别了躬身似月的收割生活,降低了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其中图1为微型水稻、小麦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图2为前视图。图中1为内挡板,2为动力机,3为装载箱,4为底轮,5为底板,6为齿形割刀,7为曲轴,8为驱动链组,9为分禾板,10为螺旋体,11为齿形工作带,12为弦月板,13为外罩,14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先将动力机安装在内挡板上,再将齿形工作带套在弦月板上,并与外罩组装在一起,然后与内挡板组合在一起;在内挡板下方安装螺旋体,分禾板;把底轮安装在底板上,再把组装好的各部件固定在底板上;安装驱动链组,齿形割刀,通过曲轴把齿形割刀所驱动链组连结在一起;安上装载箱;风管一端接在外罩上,一端与装载箱相连。发动动力机就可以工作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运好,未经康运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07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桥式石材加工机械
- 下一篇:一种用电能加热食物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