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1141.5 | 申请日: | 201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4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翟路;沈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路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9/12;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04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频 即热式 电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是一种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热水器多种多样,但是大多为金属丝或金属棒加热,这种热水器使用寿命短,而且大部分电热水器均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水加热到所需温度,加热后需要持续供电使热水保温,一旦断电又需要等待很久才能够把水加热,因此十分不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曾研制出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这种即热式电热水器能够把水瞬间加热,无需等待,打开热水器即可使用热水,但是这种热水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热水器的进水管设置在热水器的顶端,因此在长期使用中容易积尘和产生水垢,十分不方便清理。而且这种热水器只设置了感应水温的温度传感器,但是出现突然断水的情况无法立刻断电因此不能防止干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水器。它不但便于保持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清洁,更能够有效防止干烧,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安全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包括壳体、水箱和发热装置,壳体的中部设有显示器和按钮,显示器和按钮与设于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壳体内设有水箱,水箱内设有发热装置,发热装置通过继电器与漏电检测装置相连,壳体的底部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通过进水温度传感器与水箱的一侧相连,出水管通过出水温度传感器和水流传感器与水箱的另一侧相连,水箱的顶端设有手动复位双刀温控器,手动复位双刀温控器通过漏电检测装置、变压器、变频器、整流滤波器、稳压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设置手动复位双刀温控器可以有效的防止热水器干烧,当水箱内没有水时,水箱内温度迅速上升,当手动复位双刀温控器的碟形双金属片达到一定温度时产生瞬间突跳,通过转换机构让触点迅速分离,从而使两相电路同时断开,达到完全断电的目的,当需要接通时按下复位杆即可。这种热保护器,具有双刀结构,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防止干烧带来的危害。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在电热水器的底部,因此十分方便清洁。设置变频器是为了使热水器出水恒温,不会忽冷忽热,而且使热水器更加省电。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按钮采用机械按钮或者触摸式按钮。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发热装置可采用红外晶体发热管或氧化硅陶瓷发热片。红外晶体发热管或氧化硅陶瓷发热片均是良好的发热体,它们与金属铁棒和金属丝发热不同,这两种发热体均能瞬间释放大量热量将水加热。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发热装置采用红外晶体发热管。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壳体内设有报警器,报警器与控制电路板连接。当热水器发生异常情况时,控制电路板发信号给报警器,报警器接收信号后报警,通知用户及时修理。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进水管和出水管通过水管卡子固定在壳体内。由于在使用中会造成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晃动,长期晃动会使管子与水箱的连接处松动,因此漏水,所以用水管卡子将进水管和出水管卡住使他们不会松动,有效防止漏水现象的出现。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水箱上设有2~6根定位卡子。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水箱上设有4根定位卡子。在水箱上设置卡子也是为了防止水箱松动而产生漏水现象。
前述的变频即热式电热水器中,壳体的侧面设有电源线固定座。设置电源线固定座是为了有效的保护电源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将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在水箱的下方使电热水器的清理和维修变得十分方便,由于设置了手动复位双刀温控器可有效防止电热水器出现干烧的情况,使用户能够安全的使用热水。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电路中设有变压器、整流滤波器和稳压器等电气元件,有效的保护了电热水器的电路,延长了电热水器的使用寿命。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变频器,不但使热水器出水温度稳定而且能够为用户节省大量的电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前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器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路,未经翟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11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物业收费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专利文献的IPC分类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