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电加热水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1146.8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任望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睿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36/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1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加热 水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低电压小电器,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电加热水杯。
背景技术
车载电加热水杯(壶)由于其采用车载电源(12V)的低电压,安全可靠,由于随时随地可以烧水及保温,冲泡方便面、茶及咖啡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开车旅行的生活方式,所以车载电加热水杯(壶)作为一种新的车载低电压小电器已被市场初步认可和接受。车载电加热水杯(壶)一般是由杯体结构件、电热元件、及其它组件等组成。
目前市场上的车载电加热水杯(壶)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杯体结构件110、电热元件120和其它组件130,杯体结构件110又包括杯盖(图中未示出)、杯体111、杯底112、密封件113、电热元件固定件114及固定螺丝115等,而其它组件130又包括电源线(图中未示出)、电源线插座133、温度感应及控制组件132、指示灯131、连接线组134及线路板(当车载电热杯具有温度显示功能或加热温度可调功能时需要有线路板,图中未示出)等,其中,电热元件120设置于杯体的底部,通过密封件113、电热元件固定件114及固定螺丝115固定在杯体的底部1111上,它并不伸入杯体111的内部。电热元件120一般采用PTC陶瓷加热或场效应管电子加热等非电热管的加热元件。
操作使用时,先将电源线一端插入电源线插座133,然后将车载电热杯(壶)中加入水,最后将点烟器插头插入汽车的取电孔中,此时指示灯131亮并开始加热,当水烧好后指示灯131熄灭,拔掉电源线完成烧水操作。
当然,现有的车载电加热水杯(壶)的结构可能会与上述结构有变化,而且有些车载电加热水杯(壶)还有温度显示功能或加热温度可调功能,但它们都有以下2个特点:
1、采用非单头电热管的加热元件;
2、加热元件的发热部分未伸入杯体内部,亦即加热时水只是在电热元件的上部。
上述特点使得现有的车载电加热水杯(壶)有如下缺点:
1、总体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或加热水量少;
2、产品结构偏复杂,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现有车载电加热水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车载电热开水器。
车载电加热水杯,包括壳体、套接在所述壳体下端外周的底座,所述车载电加热水杯还包括一与所述壳体底部连接的电热元件,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一孔,所述电热元件为单头电热管,所述单头电热管包括发热部分和位于发热部分下端的非发热部分,所述单头电热管穿过所述孔,且所述发热部分位于壳体内。
优选地,所述发热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孔的直径,所述非发热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非发热部分通过一电热元件固定件用多个螺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底部外侧。
优选地,所述单头电热管的发热部分靠近非发热部分的一端具有螺纹结构,所述非发热部分位于壳体底部外侧,所述发热部分穿过所述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在壳体底部内侧。
优选地,所述单头电热管的发热部分与所述壳体底部的孔之间设置有一用于防止水从所述壳体底部流入底座的密封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发热部分的靠近非发热部分一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孔的直径,所述非发热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孔的直径。
所述非发热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结构,其从壳体底部内侧穿过所述孔,并通过螺母固定在壳体底部外侧。
所述单头电热管的非发热部分与所述壳体底部的孔之间设置有一用于防止水从所述壳体底部流入底座的密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单头电热管,且单头电热管的发热部分伸入壳体内部,使得车载电加热水杯的总体热效率提高,可以大大缩短加热时间,或在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加热时间内大大增加加热水量;另外在汽车电源电压并不稳定的情况下也不易发生不加热等品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车载电热水杯(壶)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加热水杯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电加热水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睿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睿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11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