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扫车用清扫刷及其专用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1987.9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3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峰;常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树峰;常玉华 |
主分类号: | E01H1/05 | 分类号: | E01H1/0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41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扫 及其 专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扫刷,具体说是一种道路清扫车用的清扫刷,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与清扫刷配套的专用工具,属环卫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道路清扫车是道路养护工作中的必备设备之一,它完全取代了人工扫马路的原始工作方式,可通过其上的清扫刷及相关装置轻松完成清扫道路的任务。一直以来,道路清扫车都使用两种清扫刷,即安装在清扫车前下方两侧的圆盘刷和安装在清扫车下方滚筒外周的条形刷,二者上面都安装有尼龙材质的刷丝。圆盘刷负责将路边的尘土扫向清扫车正下方,再由滚筒上的条刷将尘土旋转扫起后甩到滚筒后的尘土收集箱内。由于圆盘刷和条形刷的刷丝不停与路面磨擦接触,所以刷丝损耗严重,一般不超过7个工作日就得更换一次刷丝或连刷体一起更换,条形刷有金属边条和木质边条两种,通常是边条与刷丝整体更换;圆盘刷的盘体分金属和塑料两种,金属盘体的一般可以单独更换多组溶注好的成品刷丝,而塑料材质盘体的清扫刷都是将盘体和刷丝加工成一体,刷丝磨损后则只能将盘体和刷丝一起更换。上述背景技术的缺陷在于,频繁更换清扫刷加大了作业成本,导致停车时间过长、作业效率不高;尼龙材质的刷丝较软,弹性差,对于较厚的尘土层清扫效果差,对于经水浸后板结的尘土层清扫效果则更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更换刷丝简捷方便,刷丝成本低且使用寿命长的道路清扫车用清扫刷以及用于旋松刷丝的专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清扫刷包括圆盘刷和条形刷两种,圆盘刷由盘体和刷丝组成,条形刷由边条和刷丝组成,圆盘刷的盘体和条形刷的边条均采用金属材质,圆盘刷的盘体上均匀分布有两圈圆孔用来安装刷丝;条形刷的边条上均匀分布有一排圆孔用来安装刷丝。刷丝采用剪切成一定长度的废旧钢丝绳,每段钢丝绳从二分之一处折弯成U形,可同时插入盘体或边条上相邻的两个圆孔中,再采用与之配套的专用工具套住伸出的钢丝绳断头,将钢丝绳反向旋松,即形成弹性良好的金属刷丝。
所述与清扫刷配套的专用工具是一个用于反向旋松钢丝绳使之松散成钢丝的松丝器,由金属管、卡柱、有刃金属体构成,金属管的一端焊接有卡柱,另一端开口,金属管前端开口,沿管的内壁均匀固定有三个上窄下宽的有刃金属体,这样就在管内形成了一个上大下小的锥形空间,以利套紧钢丝绳断头将其旋松。有刃金属体可以是一边有刃的钢板,也可以是金属三棱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清扫刷使用寿命长,可连续使用30-45个工作日,是旧式清扫刷寿命的6倍;因大大减少了换刷次数且刷丝更换简便,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采用与清扫刷配套的专用工具松丝器,故完全可用废旧钢丝绳取代成品尼龙材质的刷丝,显著降低了成本且利于环保;由于采用废旧钢丝绳作成的金属刷丝,清扫效果好,尤其对雨后或水浸后板结的尘土层清扫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圆盘刷盘体插入废旧钢丝绳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条形刷装好废旧钢丝绳示意图;
图3是更换的钢丝绳经旋松后成为钢丝刷丝后的效果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清扫刷专用工具松丝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所示,清扫刷包括圆盘刷和条形刷两种,圆盘刷由盘体1和刷丝2组成,条形刷由边条3和刷丝2组成,圆盘刷的盘体1和条形刷的边条3均采用金属材质,圆盘刷的盘体1上均匀分布有两圈圆孔4用来安装刷丝2;条形刷的边条3上均匀分布有一排圆孔4用来安装刷丝2。刷丝2采用剪切成一定长度的废旧钢丝绳5,每段钢丝绳5从二分之一处折弯成U形,可同时插入盘体1或边条3上相邻的两个圆孔中,再采用与之配套的专用工具套住伸出的钢丝绳断头,将钢丝绳反向旋松,即形成弹性良好的金属刷丝2。
如图4所示,所述与清扫刷配套的专用工具是一个用于旋松钢丝绳使之松散成钢丝的松丝器6,由金属管、卡柱7、有刃金属体8构成,金属管的一端焊接有卡柱7,另一端开口,沿管的内壁均匀固定有三个上窄下宽的有刃金属体8,这样就在管内形成了一个上大下小的锥形空间,以利套紧钢丝绳断头将其旋松。有刃金属体8可以是一边有刃的钢板,也可以是金属三棱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树峰;常玉华,未经刘树峰;常玉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19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