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融铜渣综合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2540.3 | 申请日: | 201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3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耀;马晓健;李帅俊;谭凤娟;陈强;吴峰;张波;罗光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1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融 综合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冶金及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熔融铜渣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铜渣是火法冶炼过程中回收铜后的剩余物。在火法炼铜中每生产1t 铜产出约2~3t铜渣,渣中含有大量的有价值的组分, 其中含铜1.5%左右,含铁40%左右,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锌、镍、钴等贵重金属。
当前铜渣回收铜主要采用火法贫化法和浮选法,火法贫化后渣含铜量在0.5%左右,而浮选法在0.4%左右,铜的回收率均不高。铜渣中的铁主要以铁橄榄石、四氧化三铁的形式存在,二者互相嵌布,粒度都较小,回收难度大,成本高。目前铜渣中铁的回收提取研究较少,尚处在初步研究阶段。主要研究路线是向装有液态铜渣的渣包中鼓吹富氧,使渣中的氧化亚铁氧化成四氧化三铁,然后通过磁选方式进行回收,但铁的回收率及品位均不高。
传统铜渣贫化都是对冷态渣进行的处理,对热态熔融铜渣综合利用的研究较少,铜渣中的热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渣中的大部分热量都被白白浪费,存在着成本高、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目前铜渣的贫化形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单纯地回收铜或铁的技术方面,而作为耐候钢原料的铜铁合金,相关回收技术却鲜见报道。耐候钢因其良好的耐候性和优良的力学、焊接性能,目前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桥梁工程和集装箱等领域,所以可以断言可作为耐候钢原料的铜铁合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铜渣中有价金属资源化存在的不足,研发了一种熔融铜渣综合利用工艺及其系统,解决上述方法处理铜渣存在的有价金属提取率低、提取成本高、提取形式单一、能源浪费严重等问题,该熔融铜渣综合利用工艺具有提取率高、成本低、节约能源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熔融铜渣综合利用工艺用系统,它包括提铜炉,提铜炉进料端与熔融热态铜渣连接,同时提铜炉还设有还原剂I和惰性气体喷枪,喷枪末端浸入熔池内;提铜炉下部设有铜水出口,提铜炉炉渣出口通过送料装置与提铜铁合金炉进料端连接,CaO通过料罐加入提铜炉;提铜铁合金炉设有还原剂II添加喷枪,该喷枪末端浸入熔池内,提铜铁合金炉底部设有纯氧吹枪;提铜铁合金炉设有铜铁合金排出口和弃渣排出口,弃渣排出口与造粒装置连接;提铜铁合金炉的高温烟气一部分通过管道送入提铜炉,另一部分高温烟气送入余热利用系统;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换热装置,换热装置与蒸汽轮机连接,蒸汽轮机与用户连接;同时换热装置还与除尘装置连接,除尘装置与灰尘回收系统连接,收集的烟气一部分作为辅料分解热源,另一部分送入汽轮机发电。
所述换热装置为余热锅炉;所述除尘装置为布袋除尘器。
所述造粒装置为粒化器。
一种熔融铜渣综合利用工艺,它包括低温提铜工序、高温提铜铁合金工序以及余热回收工序;其中,
低温提铜为将炼铜炉排出的1270℃—1370℃的熔融热态铜渣送入提铜炉;随后加入过量的还原剂I活性炭和CaO;然后向提铜炉内喷入20kpa-30kpa的加压惰性气体,并利用惰性气体喷枪喷出的气体对熔池产生搅拌作用;还原后铜水收集,炉渣送入高温提铜铁合金工序;
提提铜铁合金工序,来自提铜炉的炉渣送入提铜铁合金炉中,将过量还原剂II水蒸汽送过喷枪送入炉内,喷枪一端浸入熔池中,对熔池产生搅拌作用,使炉渣与还原剂混合均匀;纯氧从提铜铁合金炉底吹入,同样对熔池产生搅拌作用;熔池温度在1500℃-1600℃之间,产生的1600℃-1700℃的高温煤气一部分为送入提铜炉保温,另一部分送余热回收工序。
所述余热回收工序将高温烟气送入预热锅炉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产生的蒸汽送入蒸汽轮机发电,电能供给用户;热交换后的低温煤气经除尘后,分别作为提铜和提铜铁中需要的辅料分解热源;剩余部分也送去汽轮机发电;除尘后收集的灰尘送入灰尘回收系统。
所述CaO预热温度为650℃-750℃之间。
所述还原剂I为活性炭;还原剂II为水蒸汽。
本实用新型的工艺分多个部分:低温阶段提铜,高温阶段提铜铁合金,高温渣余热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25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