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孔集束纺口模头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4123.2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9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王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盟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4/02 | 分类号: | D01D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秦小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集束 纺口模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口模头,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产出纤维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
背景技术
「纺纱」是指把纺织纤维加工成纱线的整个工艺过程,而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纺丝溶液(或熔体)送入纺丝机,经加压与计量后通过一个喷丝模头,挤出呈细丝状的纤维丝,然后再集合多条纤维丝形成一条纱线。
参阅图1、图2,以一般喷丝模头的一个纺口1(一个喷丝模块具有数个纺口)为例,主要包含有数个喷嘴11。每一个喷嘴11能够产生单条纤维丝21。借此,只需集合前述纤维丝21且经延伸、冷却后就能够形成一条纱线2。
地工织布因其工作环境特殊,纤维多采用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且应具备较高的透水性与较小的表观开孔径。然而,前述喷丝模头1的每一个喷嘴11一次只能产出单条纤维丝21,因此,对于每一条纱线2而言,所集结的纤维丝21直径大且数量有限,相对的,每纱线2间的孔隙率也就会随着前述纤维丝21的数量减少而降低,以至于以该纱线2编织而成的织布有透水性不佳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纱线的孔隙率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
本实用新型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包含数个纺口,每一个纺口具有数个纺孔群,且每一个纺孔群分别由紧邻排列的数个纺孔组成,每一个纺孔用于产出单条纤维丝,所述每一个纺孔群的纺孔产出的多条纤维丝集结成一条纤维束,所述数个纺孔群集结的多条纤维束汇集成一条纱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所述纺孔群环绕一中心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所述纺孔群依序排列成至少一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所述每一个纺孔群的纺孔以同心圆方式紧邻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每一个纺孔的直径为0.5mm~3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同一个纺孔群内相邻纺孔的间距为2mm~5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相邻纺孔群间相邻纺孔的最小间距为3mm~3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孔集束纺口模头,该纺口的直径为100mm~4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每一条纤维束间存在间隙,提升每条纱线的孔隙率,进而能够使纱线编织而成的织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仰视图,说明一般喷丝模头的一纺口;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前述一般纺口产出的一纱线;
图3是一仰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多孔集束纺口模头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4是一仰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纺孔的位置关系;
图5是以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产出的一纱线的示意图;
图6是一仰视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多孔集束纺口模头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
图7是以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产出的一纱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多孔集束纺口模头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数个纺口3。
每一个纺口3的直径D为100mm~400mm,并具有数个纺孔群31。前述纺孔群31环绕一中心排列,且分别由以同心圆方式紧邻排列的数个纺孔311组成。每一个纺孔311的直径d为0.5mm~3mm,且同一个纺孔群31内相邻纺孔311间距l为2mm~5mm,相邻纺孔群31间相邻纺孔311的最小间距L为3mm~30mm。
根据前述,每一个纺孔311用于产出单条纤维丝41,借此,每一个纺孔群31的前述纺孔311会产出多条纤维丝41而集结成一条纤维束4,且前述纺孔群31集结的多条纤维束4在经过延伸、冷却后能够汇集成一条纱线5,该纱线5则配合前述纺孔群31排列的方式,而大致呈圆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每一条纤维丝41的强度能够达到50g左右,而每一条纤维束4的强度则高达1000g以上,因此,能够提升每一条纱线5的强度。
而且,由于每一条纱线5内包含有多条纤维束4,而每一条纤维束4内又包含多条纤维丝41,所以,对于每一条纱线5而言,是由高单位数个的纤维丝41集结而成的,进而能够以前述纤维丝41间存在的大量间隙,大幅提升孔隙率,使以前述纱线5编织而成的织布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其透水性能够达到900公升/M2,相较于一般25KN土工织布的透水性111公升/M2,其透水性明显提高了700%,或相较于一般45KN土工织布的透水性270公升/M2,其透水性明显提高了2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盟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盟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41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