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氦质谱查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4238.1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50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满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F01D21/1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007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 机组 真空 系统 氦质谱查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组检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氦质谱查漏系统。
背景技术
在真空系统的技术和应用中,真空系统的泄漏是不可避免的,真空系统检漏的目的是使系统中的漏气量小到工艺要求所允许的程度.由于汽轮机组,尤其是大功率的带抽汽的供热式机组的真空系统较为庞大,漏点的隐蔽性较大,凡是与真空系统的相连的负压系统都有可能造成泄漏,影响机组的严密性,所以漏点的查找也较为棘手。
在汽轮机组运行时查漏,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氦质谱检漏仪进行真空检漏。如图1所示,首先将氦质谱检漏仪的传感器即吸枪置于真空泵气水分离器的排气口,将仪器调整到所需要的检漏模式,在怀疑的泄漏部位用喷枪喷吹极少量的氦气。由于凝汽器的内、外压差,氦气将通过漏孔被真空泵抽出并排至大气。通过氦质谱检漏仪的吸枪及前级泵的抽吸作用,氦气将进入到氦质谱检漏仪的质谱室,在室内气体分子被电离,由于不同的荷质比而分离开来。质量数为4的氦离子被收集下来,离子收集板的电流正比于收集到的氦离子数,经放大后,以漏率值显示在仪器上。漏率值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泄漏点的泄漏情况。氦质谱检漏是一种精度很高的不停机查漏方法,它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不污染环境(以前的卤素检漏污染环境)、不危及安全生产(以前的烛光法不适用于氢冷发电机)等优点。
虽然使用氦质谱仪查漏的方法简单,但是在查漏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方法查漏,根据制定的查漏清单,逐个管道、阀门、焊点进行查漏,对可能存在泄漏的部位喷氦,等待氦质谱检漏仪的数据反应,若无反应,进行查找下一部位,该方法重复工作多,劳动强度大,而且花费时间较长,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氦质谱查漏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判断可疑漏点群中的漏点,使得查漏时间大为缩短,提高查漏效率。
一种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氦质谱查漏系统,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可疑漏点群中各个漏点至真空泵的管路的长度距离和氦气在各个漏点至真空泵的管路中介质的流速确定氦气在各个管路中的理论传输时间;
存储单元,其输入端与计算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存储所述计算单元确定的氦气在各个漏点至真空泵的理论传输时间;
氦质谱检漏仪,通过一根软管与真空泵出口的空气管连接,在可疑漏点群中的漏点处喷氦气,所述氦质谱检漏仪用于检测是否有氦气从真空泵出口的空气管泄漏;
检测单元,其输入端与氦质谱检漏仪的输出端连接,用于记录氦质谱检漏仪从喷氦气至有反应的实际响应时间;
比较与确定单元,与存储单元和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检测单元记录的实际响应时间与存储单元存储的理论传输时间进行比较,确定实际响应时间与理论传输时间接近的可疑漏点为重点排查对象。
本实用新型根据喷氦时氦质谱检漏仪实际响应时间(可疑漏点喷氦到检漏仪响应),与氦气在可疑漏点管系传播的理论传输时间的比较,可以非常快速排除其他可疑漏点,准确判断实际漏点,使得查漏时间大为缩短,提高查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使用氦质谱检漏仪对汽轮机组进行查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氦质谱查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氦质谱查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系统包括计算单元11、存储单元12、氦质谱检漏仪13、检测单元14及比较与确定单元15。
所述计算单元11,用于根据可疑漏点群中各个漏点至真空泵的管路的长度距离和氦气在各个漏点至真空泵的管路中介质的流速确定氦气在各个管路中的理论传输时间。
空气从漏点漏入凝汽器再进入真空泵和检漏仪,主要有两种传输方式:水路、气路。而负压系统疏水管的流速一般为2m/s左右,气路蒸汽或空气流速一般为20~30m/s左右,甚至60~70m/s左右,二者流速相差10倍,氦气喷入漏点后,以气流或水流的流速流动,因而传播时间差别极大。
对于大型火电厂,一般100米流程长度左右的管道系统,水路传播时间一般约50秒(分钟级);气路传播时间一般小于10秒(秒钟级);水路气路串连传播时间则介于中间(半分钟级),具体时间取决于各管路长度比例及流速。实际上,纯水路传播方式几乎没有,因为传播方式最后一段(凝汽器至真空泵抽空气管)均为气路传播,但由于这段气流速度较快,时间很短,相对可以忽略,因此若水路管段很长,也可以称之为水路传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4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成二烷氧基有机硼烷的方法
- 下一篇:双工位铸管气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