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雾化液体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24256.X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9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堂;杜光宗;吴海军;赵新庆;吴玉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福堂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44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76500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青年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雾化 液体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雾化液体燃烧器,属于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中液体燃烧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在运行当中,阻力较大,而且往往会出现堵塞现象,特别是在燃烧高粘度的液体时,堵塞现象更为频繁。部分燃烧器由于存在选材不当,导致使用寿命低,维修费用高。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在最大程度提高雾化效果的前提下减小阻力、避免燃烧器腔管堵塞、提高燃烧效率且在高温环境下延长使用寿命的高效雾化液体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雾化液体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外管和液体内管,空气外管末端为出料端,出料端上设有出料孔,空气外管上设有空气进口,液体内管套装在空气外管的空气通道中,液体内管末端连接有雾化装置,雾化装置末端的雾化锥体与液体内管的出液口正对设置,液体内管末端与空气外管的出料端位置相对应。
液体内管的液体通道末端为由宽变窄的阶梯式缩径端,液体通道末端经过多次缩径,使液体管道出液口的液体流速大大提高。高流速的液体在与雾化装置碰撞的过程中,被雾化成较小液体颗粒后,又与来自空气外管的空气进一步混合、撕裂,使液体颗粒进一步细化,大大提高了雾化效果。
所述的出料孔包括分布在出料端的侧面孔和端面孔。侧面孔和端面孔的数量及孔径要根据液体的成分和流量而定。
所述的空气外管的空气进口和液体内管的进液口的外端均设置法兰,便于连接管路。
所述的空气外管外部固定有隔离法兰,通过隔离法兰将燃烧器与所需设备密封连接。
上述的空气外管和液体内管均为直管道,由于无任何转弯、涡流或死角,可以避免堵塞;空气外管和液体内管的材质选用1Cr18Ni9Ti,由于材质性能较好,能够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和维修费用。
工作原理及过程:
待燃烧器通过隔离法兰与所需设备密封连接,液体内管的进液口通过法兰连接液体来管道,空气外管的空气进口通过法兰连接空气来管道,开启事先安装好的空气控制阀,使空气通过空气通道进入出料端,再打开液体控制阀使液体通过液体通道,进入到阶梯式缩径端提高流速后喷出,高速液体在与雾化装置碰撞时,使液体雾化,雾化后的液滴与出料端内的空气混合后混合、撕裂使液滴进一步细化,随气流自出料孔(侧面孔和端面孔)喷涌而出,到达高效雾化。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高效雾化液体燃烧器,通过采用套管形式,空气外管的空气通道中套装液体内管,简化了燃烧器结构,减小了阻力;液体通道末端为由宽变窄的阶梯式缩径端,使液体管道出液口的液体流速大大提高,高流速的液体在与雾化装置碰撞的过程中,被雾化成较小液体颗粒后,又与来自空气外管的空气进一步混合、撕裂,使液体颗粒进一步细化,大大提高了雾化效果;由于空气外管和液体内管均为直管道,无任何转弯、涡流或死角,避免了堵塞;由于材质性能较好,提高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和维修费用;空气外管的空气进口和液体内管的进液口的外端均设置法兰,便于连接管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中出料端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图2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法兰;2、液体内管;3、液体通道;4、空气通道;5、空气外管;6、空气进口;7、隔离法兰;8、出料端;9、侧面孔;10、端面孔;11、阶梯式缩径端;12、出液口;13、雾化锥体;14、雾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高效雾化液体燃烧器包括空气外管5和液体内管2,空气外管5末端为出料端8,出料端8上设有出料孔,空气外管5上设有空气进口6,液体内管2套装在空气外管5的空气通道4中,液体内管2末端连接有雾化装置14,雾化装置14末端的雾化锥体13与液体内管2的出液口12正对设置,液体内管2末端与空气外管5的出料端8位置相对应。
液体内管2的液体通道3末端为由宽变窄的阶梯式缩径端11,液体通道3末端经过多次缩径,使液体管道出液口12的液体流速大大提高。高流速的液体在与雾化装置14碰撞的过程中,被雾化成较小液体颗粒后,又与来自空气外管5的空气进一步混合、撕裂,使液体颗粒进一步细化,大大提高了雾化效果。
所述的出料孔包括分布在出料端8的侧面孔9和端面孔10。侧面孔9和端面孔10的数量及孔径要根据液体的成分和流量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福堂,未经杨福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42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